“瓶颈”把持动脉不畅
日前有消息说,贵阳至珠海铁路建设已纳入铁道部“十一五”规划,预计2010年建成,项目总投资282亿元。据悉,贵阳至珠海铁路将途经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全长990多公里,其中贵州境内255公里。
贵阳至珠海铁路即将建设的消息,再次验证泛珠三角构建一体化运输市场的努力,正在一步步成型;因为该铁路的修建将开辟新的出海通道,更是西南通往广州、深圳和珠海的捷径。
最新的信息是,珠海横琴岛的开发项目已经签署,而这里正是定位于港澳与九省两大经济板块全面对接的“接口”。此时,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工作正平稳推进,国家有关部门已协调粤港澳三方,就大桥线路走向提出建议,并正在研究口岸建设和查验模式。
《泛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专项规划纲要》认为,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构建泛珠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原因很简单,在如此大的一个区域(9+2)要形成共同的市场,动脉不通畅将是致命的。从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现状看,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总量、结构和机制等方面。
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泛珠三角区域铁路网密度和公路网密度都比较高,但从现状来分析,绝大部分铁路线路能力利用率已接近或达到100%,区域范围内的运输能力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从运输通道能力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在区域现状交通运输通道中,以西南地区通往南部沿海及珠三角地区、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即福建)两个方向以铁路运输为主体的通道能力已经很紧张,绕行距离长、运输效率低、运输费用高,既有运输通道很难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
“圈内”“圈外”要有真功夫
根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通过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合作机制,要建立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运输服务系统和统一的运输市场,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合作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了这个目标,相关规划描绘了“一核、二扇、三圈、五轴线”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空间布局。
所谓“一核”,是指区域核心经济圈的交通运输建设与发展,以及形成区域核心枢纽和发挥辐射作用。
构筑“两扇”是要以区域核心地区交通运输组织功能结构调整为重点,协调好辐射国际和辐射内地两个交通运输扇面的发展。在辐射国际的交通运输扇面:以大珠三角为核心,特别是以穗、深、珠、港、澳为中心加强合作,形成良性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和提升辐射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以便发挥核心地区的功能和能力,此应成为未来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合作的重点。在辐射内地的交通运输扇面:以辐射国际的交通运输扇面形成的交通运输组织与服务能力为依托,强化辐射内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客货流动速度的提高,通过区域核心地区的交通运输合作发展,带动区域整体的交通运输合作的提速。
建设“三圈”是指要从营造区域内经济与交通关系紧密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小气候的角度,以效率为中心构建三大地区交通圈。一是沿海交通圈:包括大珠三角地区和福建、海南、广西的沿海地区,形成支持该地区外向型经济、以港口运输为主、具有区域或地区运输枢纽辐射功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面向东盟的沿边交通圈:包括云南、广西及广东、海南部分地区,发挥与东盟国家陆地接壤、拥有众多国际边境口岸和海上沟通的便利,形成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为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提供经济开发与发展支撑;三是区域内城市群交通圈:以区域内具有经济提升与发展潜能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条件。
完善“五轴线”是以区域经济合作所需要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为主线,“十一五”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突出五条轴线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以便加强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布局的整体性。五条轴线是:沿大珠三角—广西—云南—缅甸—老挝—泰国主轴线;沿大珠三角—广西—贵州—四川主轴线;沿大珠三角—京广线主轴线;沿大珠三角—京九线主轴线;沿大珠三角—海南—福建—长三角主轴线。
面对这一美好蓝图,专业人士指出:交通依然是泛珠三角区域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一核、二扇、三圈、五轴线”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空间布局只是规划上的描述,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取得有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