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商机无限,但不代表所有外资都能完全把握机会
瑞士国际货运集团(M+R Spedag group)行政总裁列治拿日前在德国洛拉茨一所职业学院举行讲座,指出有68%以合资企业形式进军中国市场的欧洲物流公司寿命不足三年,提醒业界进入该市场时必需「三思而后行」。
瑞士国际货运集团成立至今50多年,进运中国市场已久,于中国多个省市设有代表处,该公司行政总裁列治拿对亚洲市场更是了如指掌。该讲座名为《Logistics connecting continents and cultures-a forwarder's experi-ence in Asia》,目的是与各界分享欧洲物流及货代业在中国的营商心得,建议同业深思熟虑才能成功踏进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无疑在近年发展迅速,并具有庞大潜力。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20年间暴涨2,050倍,按年计外贸总额由1982年的4亿美元,上升至去年8千2百亿美元。预料中国在202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到时有2亿9千万名人民的消费力赶上美国现时水平,生产力亦会占全球的35%。但列治拿指出,单看上述数字而鲁莽踏进中国市场,最终会惨淡收场。
中国非单一类型市场
他说,外界普遍视中国为单一类型市场体系的观点已是大错特错。单从行政架构来划分,中国拥有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然而,从外资物流货代公司的角度,中国划分为14个对外开放城市、15个自由贸易区与100多个经济及科技重点发展区,各区域营商环境均有差异,包括法规及牌照审批程序等。持有进出许可证不代表可自由出入各省市,大部分许可证只有效于去程,不包括回程。同时,部分省市行政机关工作效率低,审批牌照时间长,与欧洲政府机关的情况一样。上述种种问题都是物流货代企业在作业管理和时间控制上的挑战。
列治拿又指出,物流货代公司面对的基本作业难题是中国面积庞大,但基建发展步伐远落后于其经济发展。中国缺乏完善的仓储和运输设施,情况以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外资物流货代公司必须投入资本开发其运输网络。他建议业界不要倚赖中国境外的配送中心作业,认为若要成功必须「面对并踏入中国」。
挽留人才是最大难题
人才向来是物流企业的成功要素之一,列治拿认为,挽留人才是该企业踏足中国市场后的一大难题。中国是在西方影响下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雇员心态亦由以往的忠诚变得投机。员工累积足够经验后,便为高薪跳槽,不像从前般饮水思源。此外,欧洲人到中国营商会跟本地人难以沟通,绝对需要雇用翻译员。沟通问题并非源自基本的言语不通,而是彼此待人接物的谈吐及语气等大相迳庭,容易产生误会,甚或导致失去生意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