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是一个多元和多变的环境,但资源配置最优化、码头深水化、作业高效化、转向综合物流服务、港航互利共赢、大规模并购重组以及从国家安全高度引进外资,将是国际集装箱港口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尽管集装箱运输方式诞生至今仅50年光景,但是其对国际航运带来的变革是深远的,其蓬勃发展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全球港口的变革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港口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受经济全球化、产售地区分工深化的影响,全球贸易呈逐步加速增长趋势,2005年全球贸易增长7.0%,预计2006年世界贸易总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有望达到7.4%。
由此也带动近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表现活跃,2005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TEU,同比增长10.4%。预计,2006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将为承运人提供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接近1.2亿TEU,继续增长10%左右。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经济和外贸发展无疑是格外突出的,我国对外贸易继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更是达到14221.2亿美元,相当于“十五”时期初2001年的2.8倍。2005年中国的商品出口已位列全球第三,占全球份额的7.3%。强势贸易也推动中国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并保持了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国家的地位。这些无疑为中国港口的发展,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国际集装箱港口未来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对港口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伴随着全球贸易和集装箱货运量的急剧快速增长,城市发展、港口建设及功能拓展对岸线和土地资源需求都明显增加,港口的扩容发展问题显得日益迫切,但总体来看港口岸线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用日益重要。
在发达国家,由于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港口的扩容更多地体现在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内涵发展,但是进展相对较慢,短期内港口能力提升不显著。因此近两年出现了能力滞后状况,其港口能力对集装箱货运产生了一定制约,造成了一些瓶颈。
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能力扩充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近些年国内港口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因此,如何本着高效环保的原则,保护稀缺型岸线资源,提高岸线使用效率,最大程度地满足国际贸易及运输发展需求,成为港口未来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码头深水化、作业高效化趋势明显
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使国际班轮航线营运船型日益大型化。目前,在欧美干线市场,8000TEU以上大船已屡见不鲜;在次干航线巴拿马型船舶层出不穷;在近洋航线,1000TEU以上船型被陆续投入中日航线、东南亚航线和台湾航线运营。同时,订单船型也在继续升级,2005年中远与现代重工签订10000TEU型船舶订单,更是拉开了国际航运业超级巨无霸船舶建造的序幕。
与船舶大型化趋势相适应,国际集装箱码头,尤其是国际枢纽港和干线直挂港,纷纷致力于拓展航道和码头水深(达到-15米)、配备大型装卸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提高装卸效率、增加泊位能力、扩展堆场面积、进一步提高集疏运能力等,以满足大船挂靠的需要。
同时,为了提高前沿的作业效率,集装箱码头纷纷增加集装箱桥吊数量,通过优化配载增加多机并行作业的可能,同时广泛采用“一吊两箱”的方式。而在中国港口创造出“振超效率”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先后延长工班作业时间。
从单纯的海运服务转向综合物流服务
单纯的海洋运输服务已无法满足货主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集装箱海上运输服务的同质性趋强,促使船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展服务范围。当前,众多船公司已在国际集装箱远洋运输的基础上,全面介入物流服务,包括加快内陆网点建设,完善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通道,为特殊客户提供定制的全程物流服务,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以满足货主对运输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
受此趋势推动,港口必须不断完善各种满足客户物流服务需求的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在港口周边地带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依托港口建设物流园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在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基础上向包装、加工、仓储、配送等综合物流功能延伸,全面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