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集装箱行业今年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贸易加速回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有利的背景下,2004年我国集装箱工业快速发展,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共197.44万只(约256.1万TEU),出口金额51.25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1.36%和32.96%,为我国集装箱年出口的历史最高水平,在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在92%以上,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大国的地位。根据商务部有关统计,在我国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排行中,集装箱位居第11位,仅次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家电、通讯设备等大宗出口商品。2005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大市场背景下,我国集装箱出口达到103.53万只,出口创汇2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31%和59.18%。今年1—8月份,我国的集装箱出口数量累计145.3万只,出口金额41.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4%和39.6%。
据介绍,自今年第二季度末起,国际集装箱市场风云突变,订单急剧减少,箱价大幅回落,堆场存箱量大幅增加。航运市场下挫,取消“钢材以产顶进”的政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油价连创新高,一系列不利和不确定因素威胁着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也给我国的集装箱制造业带来了影响。
从集装箱行业内部来看,2004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根据目前规划或已开工建设的集装箱工厂数据,到2007年年底,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合计总产能将接近600万TEU,而未来几年集装箱需求很可能是一个缓慢而波动的增长过程,2004年的异常火爆景象难以再现,因此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生产能力预计将达到年需求量的两倍左右。生产能力的激增使得行业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产业内竞争将激化。
此外,集装箱制造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而中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之一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油漆、噪音、粉尘等行业固有的生产特点不断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位于上海浦东的上海中集远东集装箱公司因环保压力而被迫停产。随着我国政府加强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力度增强,集装箱制造企业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改善劳动条件和环保措施,以降低粉尘、气体、噪音等污染对生产工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正在重新制定集装箱制造产业的准入政策,可以预见中国政府将继续强化产业监管,一些不符合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要求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