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晒了十六个月的亚洲货柜码头(ACT),终于接待了首个航班,正式开始投入装卸运作。据介绍,该码头早前与竞争对手现代货箱码头(MTL)与国际货柜码头(HIT),分别签订「航班分流协议」,并已于本周一处理了在新协议基础下的首次装卸任务。
据业内人士透露,亚洲货码与MTL及HIT签订的协议内容是:后两者在繁忙时间若出现泊位不足情况,会分流属于「优先靠泊次序」的顾客到亚洲货码位于葵涌港区八号西泊位,条件是该两个主要码头商,可获取ACT所收取码头费的百分之四十五回佣。
据悉,有关协议原订在本月十五日起才正式执行,但MTL却在本周一率先分流了第一艘船予亚洲货码。该艘船于当晚七时靠泊,属于「优先客户」日本邮船的一艘执行亚洲区内航线、配载一千一百箱货柜船「NYK Soga」,卸下了八十三标箱和三十八个大柜。
协议仅属短期性质
据介绍,该「分流协议」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并没有局限航班、船型和船公司,估计由本月中起,陆续会有更多船只靠泊在ACT码头,例如马士基海陆、总统轮船及新世界联盟各主要班轮公司。消息称,有关协议仅属于短期性质,估计不会超过十二个月,主要是当ACT业务渐上轨道便会终止。
亚洲货码市场部一位发言人表示,未收到领导层指示,可以对公司最近的发展情况对外公布,不愿证实公司是否与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HIT母公司和黄港口说,不会对集团之港口发展事宜作任何回应。MTL则未有回覆本报查询。
签订条款有助止血
业内人士评论称,对于竞争激烈、拚过「你死我活」的香港港口业,竟出现分流航班做法十分惊奇。但他认为,现代货箱和国际货柜码头收取回佣达百分之四十五,其比率十分惊人,所以才接纳与ACT展开这次合作;而ACT接收泊位达十六个月以来,泊位、工具和机械的折旧开支,加上要不断支付员工薪金和银行利息,才唯有忍受这个「不平等条款」帮助止血。
未签订「分流协议」前,业内人士形容,可以用「艰苦经营」来形容ACT的业务发展情况,因为连同其姊妹公司环球货柜码头(CSXWT)经营的葵涌港区三号泊位,两家公司合共只有一家去年从中流作业挖过来的客户──汉堡南方航运,而该班轮公司现时每周在香港亦只有三个航班。
亚洲货柜码头股权由新加坡港务集团及杜拜港务局持有,前者为大股东占百分之五十四。以今年初新创建以十九亿港元出售ACT百分之三十一点四股权计算,整个码头的作价达到六十亿港元。
图:香港港口发展到以「高回佣分流」榨压竞争对手,这种「坐著收钱」的做法并不是一种健康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