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金砖四国”第二次首脑峰会结束之际
当地时间4月15日,“金砖四国”第二次首脑峰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闭幕,本报自4月12日以来连续推出的“金砖峰会全接触”专题报道也在今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9%,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5.5%。最近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印、俄、巴这4个国家,“金砖四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四国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可以说,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正因为此,金砖四国峰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全面报道此次峰会,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前往英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英国,我们采访了“金砖四国”概念的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在印度,我们对印度总理辛格的首席经济顾问进行了专访;在俄罗斯,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在巴西,巴西外交部长接受了本报记者1个多小时的独家专访。在“金砖四国”第二次首脑峰会的现场,我们作为华南地区唯一身在现场的媒体,见证了峰会议程因为中国青海玉树地震而进行的紧急调整,并对峰会进行了全景式报道。
如今,峰会已经结束,但新闻总在路上,我们将继续赶路。
在巴西:能源充足让我们羡慕
在巴西采访期间,记者总是能听到巴西人的口头禅——“上帝是巴西人”。无论是在富人区,还是在贫民窟,这句话都能引起巴西人的共鸣。“上帝是巴西人”阐释了巴西人对“上天”厚爱的感激。
巴西长期以来没有发现石油资源,但上帝没有忘记巴西。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巴西人掌握了利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的技术,用乙醇燃料作为汽车的动力。
记者在巴西街头到处可以看到使用这种燃料的汽车,司机可以自行选择乙醇燃料或汽油。由于每升乙醇燃料的价格比汽油便宜40%左右,普通民众从经济的角度自然更喜欢乙醇燃料。这种“奢侈”消耗粮食的做法,让我们这些来自粮食进口国的记者眼红。
就在乙醇燃料大行其道的同时,上帝再次眷顾了巴西人。2007年,巴西在其东南沿海发现了一个巨型油田,一举将“贫油国”的帽子扔进了大西洋。随行的巴西外交官自豪地说,他们预计巴西很快将跻身世界10大产油国。
不过,“上帝”的青睐也让巴西人天生有些懒散,他们在工作中很难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因为他们更重要的事情是生活,是桑巴和足球。所以,即便是代表巴西国家形象的总统仪仗队,也很难看到他们能站成一个整齐的队列。
相比之下,中国记者的工作狂作风令巴西人感到非常惊讶。曾经在日本工作多年的巴西外交官提安娜感慨地说,都说日本人是工作狂,我看你们比日本人还要疯狂。
在印度:民众对未来充满自信
在印度采访期间,我们近距离观察了印度的发展现状。
从都市豪宅旁的贫民窟,到受污染发臭的江河水,再到街头成群结队的拾荒者,印度有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尽管印度目前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但我们认为,由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都善于学习、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与西方完全接轨,对于印度来说,其真正的潜力是“软实力”,而不是被外界普遍看好的GDP增速或者是军事力量。从未来看,在突破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后,印度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
印度着眼于在新国际竞争格局角逐中寻找一把“强国交椅”,无论对印度官方还是民间来说,这一点从来都不含糊。而且,印度媒体总能把类似信息传递到印度的各阶层。或许,正因为如此,印度人才对未来总是充满自信。
在俄罗斯:感受大国情结
启程前往俄罗斯之前,在莫斯科的一位朋友就告诉记者,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在俄罗斯行不通,英语再好也寸步难行。这让记者很吃惊,到了莫斯科才发现果真如此,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地铁里也只有俄文的道路标识。当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在苦学英语的时候,俄罗斯人民却仍“自大”地对英语持保留态度。
在俄罗斯的7天采访行程里,接触的当地华人都对俄罗斯人有一种评价:这个民族像其国徽双头鹰一样,有着双重性格:自傲而又自卑,文明而又野蛮。而这种民族性格也深深地渗透进了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
对于金砖四国的两次峰会,俄罗斯的态度都非常积极,用俄罗斯政治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米赫依赫叶夫的话来讲:俄罗斯不仅对四国之间的经济利益感兴趣,更对四国的政治影响力感兴趣。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融入欧洲未果,目前迫切希望能加入对其有利的组织,以寻找昔日的世界地位。
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无疑成了其找回世界政治地位的“短板”,俄罗斯要想重现其大国威风,必须先将经济这一“短板”加长加固,因为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