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33名矿工被困近两月 未来一月将成最大挑战(附图)

www.jctrans.com 2010-10-14 13:46: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挑战 幽闭空间的恶劣条件

  自8月22日被发现以后,33名矿工正在等候救援。他们能全部活着出来吗?他们能健康地与家人团聚吗?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医生或心理专家,现在都无法给出一个过于乐观的答案,因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首先是恶劣的生存条件。武警医院医学博士廖贤平院长指出,艰苦的生存条件会使矿工们产生不安全感。如地下高达34℃的温度,容易引起身体不适、诱发紧张情绪。而井下亦有可能再次发生坍塌的风险。同时,30多人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要保持清洁是很难的事情,一旦发生传染病或有人出现外伤,很难得到有效治疗。

  其次是井底单调无聊的生活。廖贤平博士说,失去正常的生活节奏,会让矿工们精神萎靡,失去斗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矿工们自己组织起来,通过分发食物、清理碎石、和家人沟通等事情,让生活充实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外界专家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干涉。因为矿工不是心理疾病患者,过度干预会让他们觉得具有攻击性。

  最后是与外界的隔绝。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说到,人在满足了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后,就出现了社会需求。矿工们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失去了个人隐私和私密空间,只能与家里人通电话、进行视频聊天,但无法及时获取关于救援进度、家人状况的消息,会加重矿工们的焦虑、不安。

  心理专家韦志中说,提供真实的消息,哪怕是坏消息,也比给出虚假的好消息效果好。例如在是否告诉矿工们多久才能获救的问题上,就有过争论。最后,当救援人员实言相告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时,矿工们也都比较平静地接受了。

  医学专家和心理专家还担心一点,矿工们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时间。没有太阳光作为基准,人体生物钟会以24.5个小时为一天的周期,这意味着被困矿工将会与外部世界的时间完全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矿工们通过定时开启、关闭一辆卡车的前灯,模拟白天和夜晚,安排全部三组人的作息。

  难关 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

  现在,通过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探井,救援人员可以输送食物、饮水、衣服、电子娱乐设备到井下,只要20分钟,这些物资就能到达矿工们的手中。

  根据美国宇航局专家制定的一份营养餐单,他们分不同时段可以吃到牛奶混合液、燕麦片、火腿三明治、酸奶等食物。智利政府还往地下送去了尼古丁片和口香糖。受困矿工中有一位曾经受过医护训练,8月28日,救援人员把一些破伤风和白喉疫苗送下井,由他为所有矿工注射,同时也由他每天为大家量血压、体温和腰围,随时留意着矿工们的身体状况变化。

  最新消息显示,救援工作进展顺利,被困井下的33名矿工有望在11月初以前获救,这一时间表与之前预计的12月下旬圣诞节救出矿工相比有所提前。但即便是按这种说法,他们依然要在700米深的地底下再待上一个多月,这将最考验他们心理承受极限的一个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主任王文忠说,“人在遇到危难之后,首先是惊恐,如果发现了希望,人就会极度亢奋。这中间一部分人就是在绝望之后,发现希望的一种亢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过了两个月之后,往往大部分人的亢奋情绪就会又消除。”

  由于矿工们已经在地下受困一个多月,在重见天日之前,还有漫长的时间等待,因此,今后的一个月将是考验他们心理承受力的关键时期。智利政府也意识到矿工们的心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当局也已经决定将为他们提供抗抑郁药物。智利卫生部长马纳利奇认为:“我们必须确保被困矿工们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如果他们在心理上失去平衡,那么他们可能会在井下制造恐慌和暴力,这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专家说 困境须知

  ●要让矿工和所爱的人取得联系。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创伤专家詹姆斯博士称,他们如果能向亲人亲口表达“我还活着”,这有利于他们释放巨大的精神压力。

  ●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不易散热,所以新西兰矿业专家戴夫·卡伊斯特建议救援人员应该适当增加通风条件。他说:“地下越深,温度越高,预计被困矿工可能会面临超过30℃的高温,数月处于这样的温度下绝对是个考验。”

  ●尽量让被困矿工多活动。布莱顿大学运动生理学专家艾伦·理查森博士称,矿工在地下不可能达到平日的肌肉运动量,当被解救到地面时可能会有太空行走的感觉。

  ●避免传染疾病。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生理学教授迈克·迪普敦认为,在地下那样一个密闭的空间长期生活,防止生病和传染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的卡纳什说,研究人员们注意到,被困在一起的人群往往会将沮丧之情发泄到外界人员而非彼此身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转移”。如果矿工们停止与救援者合作,那么局面就会非常不利。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受损可能是被困矿工所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和宇航员不同,矿工们本身并不想被困在井下,他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所创伤及创伤后应激障碍项目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家内里亚表示,鉴于矿工们仍要面临危险,他们有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