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33名矿工被困近两月 未来一月将成最大挑战(附图)

www.jctrans.com 2010-10-14 13:46: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智利33名矿工被困近两月未来一月将成最大挑战

  亲人的关注,是支撑被困矿工求生的动力之一 新华社发 

  羊城晚报记者 张小磊 实习生 陆嘉琪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17天后被发现时,井下33名矿工安然无恙。如今,近两个月过去了,33名矿工在被困700米的地下生存,成为了全世界聚光灯的焦点。

  人类井下生存的极限到底是多久?我们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人类井下生存的极限在一次次地受到挑战。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创造了人类井下生存的奇迹,是什么,才能让他们再去创造奇迹?

  求生 不能乱,放轻松

  分析一个个的井下生存奇迹,武警医院医学博士廖贤平院长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等。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而身处700米深的地下,“活下去”是矿工们心里面最强烈的愿望,因此如何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成为了首要问题。

  自救需有组织

  一般人在遇到灾难或紧急情况的时候,都会表现得惊慌失措,这是求生的大忌。若有人挺身而出组织自救,效果就大不一样。

  智利矿难中,有这样的三位矿工“家长”戈梅兹、乌尔苏亚和博瑞斯。在救援队伍打通生命通道之前,三人将大家组织起来,将仅50平方米的紧急避险室分为工作区、休息区和公共卫生区,并严格配给食物。

  智利卫生部长马纳利奇评价戈梅兹道:“他以自己的经验鼓励着所有矿工,从技能上和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辅导。他将所有人团结起来,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负责轮班指挥的乌尔苏亚,则有着31年的采矿经验,对地质测绘学有着浓厚兴趣。他描绘出所在矿坑和隧道的图纸,帮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另一被困矿工博瑞斯受过医护训练,他现在是全部人的监护医生,负责为矿工们注射由地面传下来的疫苗,防止破伤风、肺炎和其他传染病。此外,他负责的医疗小组每天需要帮助其他人测量脉搏、血压和腰围,将数据传回到地面。

  提防毁于心理

  在矿难救援中,时间跨度大,救援难度大,除了是对人类身体的考验,更是对人类心理承受极限的挑战。

  广东著名心理学专家韦志中教授指出,在极端的环境,尤其是灾难之下,人往往不是毁灭于身体的脆弱,而是毁灭于心理的脆弱。但解决的方法并不是用简单的精神激励法鼓励受困人员不要放弃,而是要讲求科学的心理救援方式。

  以智利正被困地下的矿工为例,政府在用专业的技术并借助于国际帮助开展救援外,还选择了很具体的心理指导,来建立矿工们的信心和希望。他们更没有为维护所谓的救援秩序而将矿工的家属隔离开来。他们告诉矿工的是,用轻松的心理去应对灾难,用轻松的心情去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

  到了后来,智利政府更是先后向地下送去了特制透气防潮换洗衣物、洗漱用品、肥皂香波、折叠床,以及游戏机、iPod、电影放映机、DVD影片、足球比赛集锦以及家属录制的视频。在9月7日,地面人员设法把小型电视接收器送往矿工所在的井下避难处,让矿工们收看了智利与乌克兰的足球友谊赛直播。

  地底下的矿工们,每天分成两批,一批休息时,另一批则锻炼身体与打牌。而在地面上,33名矿工的家属安营扎寨,守候着自己的亲人。在荒芜的沙漠里,一顶顶帐篷的出现,使这里被命名为“希望营地”。对于受困矿工来说,视频里亲属的模样、电话短暂的通话,都是他们支撑下去的动力。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