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关婧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秋航空”)招股书在4月24日预披露,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此次冲击上市,拟首发不超过1亿股,用于购买不超过9架空客A320飞机和三架A320模拟机,募资总额约25.3亿元。
而在招股书中,春秋航空披露了近三年来的经营数据。据财经网报道,在连续三年的净利润中,过半都是由政府的补贴构成,而补贴签约期限也只到了2014年3月底,若是没有政府补贴,春秋航空业绩大幅下滑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此前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表示包括新加坡航空、李嘉诚等财团有意投资,但都被其拒绝。李嘉诚本人及其旗下的长和系5月2日表示,从未接触和洽购过春秋航空,有关投资被拒一事纯属虚构。这也为春秋航空的IPO平添了不少话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试图联系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但截止发稿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政府补贴成利润“水龙头”
在招股书中,春秋航空透露,由于定位于低成本航空的业务模式,响应中国民航局“大众化战略”,公司与地方机场或政府的合作中产生航线补贴收入。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春秋航空的补贴收入分别为 4.86亿元、5.05亿元和5.2亿元,分别占同期利润总额的74.5%、59.89%和52.9%,其中,与公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的航线补贴分别占同期全部补贴收入的80.2%、72.52%和79.3%。
财经网指出,政府补贴占据利润总额过半壁江山的份额,这种利润构成着实谈不上健康。
对此,春秋航空表示,航线相关补贴主要是有关地方政府或机场根据公司在特定航线的旅客运输量、建立运行基地、投放飞机运力等,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公司定额或定量的补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以来,春秋航空航线补贴主要来源为与河北省政府、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给予的定额或定量补贴,,但相关协议已于2014年3月末到期,新的合作协议尚处于谈判阶段。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春秋航空业绩将面临大滑坡。
成本战略下“苛待”消费者
事实上,除了与中航、东航、南航、海航这四大航空集团竞争,春秋航空和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和外国航空公司的也在“较劲”。而春秋航空致胜的法宝,就是成本战略。
作为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一直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例如鼓励飞行员增加飞行高度等方式,降低实际耗油量,同时通过拆除飞机餐车、减少杂志等方面减少重量,在清水加水量方面都要进行控制。在降低成本的做法上,春秋航空可以说做到极限。
而激烈的行业竞争下的成本战略,牺牲的是用户体验。据财经网报道,哈尔滨的刘女士2012年预订春秋航空机票时,发现其被列入春秋航空的“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也就是俗称的“黑名单”。原因是此前由于春秋航空的航班延误,刘女士向其索赔了200元。
业内人士指出,乘坐过春航飞机的乘客都明白春航特点:票价比其他航空公司低30%左右;舱位一律为经济舱;机上不供给免费餐饮;免费行李重量和体积比其他公司小;飞机上的乘务员推销商品;此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习惯性的飞机延误。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关于春秋航空用户体验差的内容在网上随处可见,在航空市场激励竞争、高铁线路不断丰富的趋势下,春秋航空低成本模式的发展性难免引起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