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是信用泡沫破裂的过程
新京报:作为评级公司,你怎么看目前的欧洲债务危机?
关建中:从本质上讲,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于信用评级体系的重大错误导致的国际信用关系大破坏,现在的欧债危机也是全球信用危机的一部分。全球都面临着信用关系的调整,信用泡沫正在一个个破灭。
过去的信用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债务人偿债能力非常低下、偿债风险非常大的基础上。现存的国际评级体系凭借所掌控的国际评级话语权给予发达债务经济体高信用等级,向全世界投资人掩盖了信用风险,最终引爆了这颗全球最大的信用炸弹,导致了历史上空前的世界信用危机。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欧洲的救助行为仅仅是针对风险最大的希腊等国家实行的紧急救助,是在用一种特殊的信用方式阻止危机的爆发,并没有改变信用危机的本质。所以说救助措施只是一种缓解,绝不可能根本解决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风险依然存在。
新京报:你说现今的信用体系是一个重大的错误,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关建中:西方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建立在不断扩大信用需求来保证生产的发展,也就是说,寅吃卯粮,挣得少花得多,但花得多的资金来源并非他们创造的财富,而是借来的。
西方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到处持续借钱,人们凭什么借钱给他们?就因为评级机构给予其不恰当的高信用等级。
比如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导火索——次级贷款,很多低收入人群,根本没有偿债能力去借钱去买房子,但评级机构还是给他们较高评级,认为他们有能力还债,银行把钱借给这些低收入人群,最终还不起导致信用关系破裂,引发债务链的连锁反应。
救助措施反而加重了危机
新京报:你认为2008年的危机一直未过去是吗?
关建中:目前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所有的救助行为,包括欧盟,都是政府采取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挽救危机,这种方式并没有改变原来不合理的信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危机。违背实际需要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对欧洲、新兴经济体带来冲击,同时推动了全球的通货膨胀。
我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人们把这次危机叫做金融危机,但实质上是一个信用危机,信用关系调整过程还未结束、信用体系未得到根本改变,所以就不存在二次探底、二次衰退的问题,因为本轮危机还在继续,尚未见底。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信用关系泡沫化严重的地区仍然要以危机的方式进行信用关系的调整,世界信用体系仍然不能支持价值创造体系正常运行,世界经济前景暗淡。
新京报:就是说,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信用体系?
关建中:信用、评级双体系的重新构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唯一选择。只有信用体系建好了资本才能流入到有价值、有创造能力的经济体,才能为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像现在有财富创造能力的新兴经济体都把钱借给没有创造能力的西方发达国家,只因为它们有3A级。
现有的评级体系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为最大债务国利益服务的,不可能向世界输出可靠的评级。目前,改革评级体系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许多国家的评级机构已经在行动。
新京报:在这个重建过程中,中国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建中:在这个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从债权债务主导关系看,1985年后美国成为净债务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债务国,由美国来主导的评级体系违背了债权债务关系的基本原理,正常情况下应该由债权人评价债务人。
大公国际也一直以改革国际评级体系作为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国际评级体系的改革。我知道这个过程很艰难,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大公愿意扮演这个推动者、探路者的角色。
评级机构市场不应该完全竞争
新京报:从最近的危机看,评级机构似乎成了经济泡沫的催化剂,评级机构在经济中应该是个什么角色?
关建中:评级体系的本质是揭示风险,在这个体制机制上,必须符合信用经济的本质要求,反映信用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是现在的这种体系。
新京报:但目前看评级往往是事后提出警示,评级作用何在?
关建中:西方的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上有五大错误:一是忽视评级对象的财富创造能力对偿债能力的根本支撑作用,而更关注借新还旧的融资能力;二是设定评级违约概率,事实上是一种事后验证,如果都以危机的方式验证评级的准确性,那么评级就失去意义,而不是预警风险;三是把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上限作为这个国家所有经济体信用等级的上限,而事实上一个国家偿债能力不等同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偿债能力;四是认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的国家永远不会违约,如果还不了债可以通过多印美元还债,这本身就是在鼓励具有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的国家无限负债,这种行为是一种实质上的违约,是对债权人利益的严重侵害;第五评级标准的意识形态化、政治化非常严重,按照纯西方的意识形态去衡量客观存在的信用风险。
新京报:你认为新的信用体系、评级体系是怎样的?
关建中:国际评级新体系包括新的内容:国际评级监管、国际评级机构、国际评级标准,这三部分构成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国际评级监管机构,该委员会应当由各国的评级监管部门组成,这应该是一个非主权性质的机构。这个相对比较简单。
国际评级机构则是相对较难做的,首先就是如何给评级机构定位。我认为把评级机构定位于一般市场竞争的企业是错误的。因为评级机构客观上承担的首要责任就是公共责任,其次才是自身的利益,因而,我们不应把一般市场竞争原则引入评级领域。
这个行业应该是由政府特许经营、严格禁止级别竞争。评级机构的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级别的竞争,为了获得利润,哪家评级机构给的评级高,被评估对象就请哪家评级机构做,这样违背了评级机构揭示风险的本质,应该鼓励评级机构之间的技术竞争。
竞争评级模式可能掩盖地方债风险
新京报:2011年,大公国际在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的同时,也遭遇一些质疑,铁道部债券面对大量的质疑,大公给出3A评级,是出于什么考虑?
关建中:这不是大公的品牌危机。实际上,铁道部评级引起广泛关注有几个原因:一是大公发布铁道部债项级别的时间正逢发生了温州撞车事件,整个社会对此不满,把铁道部获得高信用等级也作为发泄目标,其实所有评级机构对铁道部债券评级并不是今年才有的;二是对大公不满的中外势力借题发挥。同时也有部分人是对评级不太了解,拿铁道部与中国的主权评级做比对,其实并没有可比性。这就是特定时代背景发生的一件特殊事件。
新京报:3A评级的铁道部债券在市场上出现流标,你认为这正常吗?
关建中:试图以此来说明铁道部评级不合理没有说服力,当时情况非常特殊。铁道部债券流标时,正值国家调控信用规模之际,当时整个债券市场都不是特别好。现在铁道部的债券买都买不到,这又说明什么呢?
新京报:上海等四地试点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如果是大公会给出什么评级?
关建中:地方政府通过发债融资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选择什么样的评级体系模式是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成败的关键。
地方政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债务主体,它有特殊的行政权力,具有掩盖信用风险的权力。目前竞争的评级模式肯定会掩盖政府的风险。因为政府更有权力去选择可以给其更高信用等级的评级机构,那对投资人来说极有可能是个陷阱。
因此地方债试点首先要建立一个非级别竞争的评级模式,中央政府应该委托一两家本土且有高度市场认可度的评级机构对地方政府进行信用风险评级,而不是让地方政府随意选择,这个评级机构必须对委托机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