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为外贸“保十”目标不懈努力

www.jctrans.com 2012-11-14 17:36:00 国际商报

11月10日,十八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了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就外贸形势、扩大内需、对外投资、引资环境以及贸易摩擦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1月10日,十八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了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就外贸形势、扩大内需、对外投资、引资环境以及贸易摩擦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陈德铭纵论中国商务全局

  ●为外贸“保十”目标不懈努力●扩大内需有六方面设想●希望中美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中日经贸“受伤”,日本负全责

  为外贸“保十”目标不懈努力

  实现全年10%左右的进出口目标非常艰巨,但外贸结构调整出现可喜变化。国家层面已出台稳外贸、促平衡的措施,但也需要其他政策的支持。

  陈德铭原定外贸的目标是今年进出口额增长10%左右,之所以加上“左右”两字,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形势还把握不准,需要继续观察。1~10月进出口增长达到6%以上,所以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们绝不放弃,仍要不懈努力。

  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广交会上,成交额和客商数量都下降了10%左右,其中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说明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市场需求不足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影响;三是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进口增长不快;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因此,今后几个月的外贸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明年的困难也比较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外贸增长速度依然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外贸结构有可喜的变化,中国对一些新兴国家的出口,比如与东盟、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都有10%以上的增长;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增长了8%以上。第112届广交会一些有自主品牌的优秀产品,占广交会展位的近20%,这些产品仍然被市场看好。所以现在的形势也倒逼着中国企业尽快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为了确保外贸平稳发展,国务院在今年9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主要是加快出口退税、改善贸易融资、减免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此外,国务院还专门下达了一个鼓励扩大进口的文件,希望能够更多地扩大进口,保持外贸平衡发展。当然,这也需要对中国出口有限制的那些国家调整政策。

  扩大内需有六方面设想

  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商务部未来将在安全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品牌消费、网络消费和信用消费上加以支持。

  拉动经济最根本动力是消费。近一两年来,商务部在扩内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根据这一要求,下一步商务部对扩大消费有六个方面的基本设想。

  第一,扩大安全消费。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食品、药品不安全事件,现在群众对日用品的安全性还不是非常放心,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第二,做好绿色消费。包括再生资源的回收及低碳产品的推广,让公众对购买绿色低碳产品更有倾向性的选择。

  第三,提高服务消费。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家政服务、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文化、健身等,在扩大服务消费的同时,还要逐渐走向品牌化、网络化和规模化。

  第四,提倡品牌消费。一方面帮助中国传统优秀品牌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则要扩大进口品牌消费。国外名品的消费,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当前的问题是国内的进口名品、奢侈品的价格比国外要高出很多,我们需要降低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价格。

  第五,规范发展网络消费。今年前9个月,网络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逾40%,未来商务部将支持优秀的交易平台,同时进一步规范网络销售行为。

  第六,提倡信用消费。在信用消费中要给消费者提供合理的利率,使消费者承担较低的支出。

  希望中美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

  中美经贸互补性很强,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双输。中方坚持通过磋商来解决问题,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遵守扩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承诺,减少或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共同推进多哈回合谈判。同时,商务部坚决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框架是互利共赢的,与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合作更是这样。中美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去年两国贸易额达4460多亿美元,2001年~2010年,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共为美国增加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美要打贸易仗,是谁都输不起的。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确实不断地在各个方面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有一些是毫无道理的贸易摩擦。对这个问题,中方有两个立场:

  第一,要坚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里也强调,希望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事实上,中国商务部也不断地和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沟通。第二,商务部有责任坚决保护本国企业,使其正常利益不受侵害。

  有声音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中,美国主动发起诉讼的数量多,赢的也多,这种说法不是事实。中国也有大量在世贸组织诉美的案子,赢的也很多,只是没有大规模宣传而已。最近中方将美国对中国22类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的错误做法诉诸世贸组织,赢的把握应该比较大,因为在此前的同类案件中,美国已经败诉。

  美国应从几年前的对华轮胎特保案中接受教训并进行反思。虽然美国将中国轮胎拒之门外,但其轮胎产量并未增加,失业人员反而增加了,而美国消费者负担的轮胎更换成本却上升了。像这类案子,如果继续发生,双方都会受到重大影响。比如说最近的光伏产品摩擦也是这样。美国对中国输美的光伏产品最高要执行249%的反倾销税率。

  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有技术进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中国从海外进口的设备累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进口的多晶硅一年也要几十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中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美国这样做会失去一个更大的市场。

  非常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如他们承诺的一样,放宽和扩大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做到“楼梯响了,人也下来”;另外,希望美国减少或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希望中美共同推进世贸组织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争取早日取得成果。中美经贸联委会将于12月召开,希望美国有更好的表现,中美双方能取得更多成果。

  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各国企业合作

  中国对非援助是无偿的。对非经济合作重点包括公路道路、发电和港口码头建设等方面。商务部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各国企业家合作,共同帮助非洲发展。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非洲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二是主要由企业承担的对非经济合作。

  中国对非无偿援助方面,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会与非洲国家洽商双方务实合作的具体项目和总的资金盘子。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主要是帮助非洲国家解决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问题。

  对非经济合作方面,非洲总体来讲仍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我们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去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在那里合作,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非洲培养自己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团队。

  目前我们与非洲开展经济合作的重点是在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有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移过去的情况,比如赞比亚产铜,中国有色集团在那里投资了一个铜矿项目,同时帮助他们开办了一家被服厂,让矿工的家属也有一份收入。另外,中国在非洲建立了一些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将优良品种和一些适合当地的农业机械引过来,帮助非洲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中日经贸“受伤”,日本负全责

  日本“购岛”闹剧使中日经贸关系受到严重伤害,日本政府对此应负全责。中国政府也将依法保护日本在华企业的生产经营。

  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闹剧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中日当前的经贸关系确实受到了严重影响,中日双方彼此的出口贸易额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日本企业和日本人民还是非常希望加强中日经贸关系的,造成这样的损失,责任完全在于日本政府。希望日本尽快改正错误,使中日经贸关系早日回到正常的方向上来。

  至于日资企业在中国得到保护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多次说过,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它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它们应该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其中当然也包括在华的日资企业。我们要依法保护所有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企业和人身的安全,要保护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对他们受到的各种干扰、破坏,都会依法处理,这是毫无疑问的。

  希望台湾基础设施等领域对大陆企业开放

  大陆与台湾就四个专业领域的谈判正在顺利推进。同时希望台湾在基础设施、科研和产业股份的参与方面对大陆资本开放。

  大陆和台湾之间已经达成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早期收获计划,下面还有四个具体的专业议题,就是投资协定、服务贸易协定、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现在总体协商很好,正在推进中。希望台湾将一些基本的最惠待遇给予大陆企业。

  大陆资本入台的设想是为了改善台湾民生和提高台湾的竞争力。台湾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可以让大陆的资金更多地进入。在基础设施方面,台湾有宏大的计划,大陆资本入台更有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

  目前两岸谈判总体比较顺利,希望用两年左右时间,达成一个全面涵盖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经贸安排。

  中国暂居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国首位

  目前,中国暂居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国首位。未来,商务部将在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保障投资便利化方面继续完善投资环境。

  今年10月份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这也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监测。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59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

  尽管中国已连续多年每年吸引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但在投资环境问题上还应看到自身不足,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今后改善投资环境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特别加强。

  第一,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环境、政策、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未来,应提高人才优势和软实力优势。中国在风险投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有很大潜力,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到中国来。

  第二,要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所有在华的外资企业的财产、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投资者的人身安全都是我们要坚决保护的。

  第三,要保护知识产权。商务部和30多个部门集中地、不断地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工作做了一些大的部署,但在电脑软件正版化问题及食品、药品造假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四,要保障投资便利化。商务部正在研究和审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投资规则方面所采用的国民待遇和准入清单等通行做法。

  东盟“10+6”自贸区有望批准建立

  在即将举行的柬埔寨政府首脑会议上,中国、韩国、东盟十国、澳大利亚等16国共同参与的“10+6”自贸区有望批准建立。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框架协定的谈判将由东盟十国主导,于11月正式启动。目前16个国家正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程序申报,若任何一国在国内未获批准,则其他15国可先行谈判。

  这16个国家的人数、GDP总量、进出口贸易等都比现在美国等9国正在谈判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规模要大,但是两者间不存在竞争问题。中国现在也就加入RCEP启动了相应的国内审批程序。

  中日韩三国的经贸部长也提出11月份在东亚领导人会议期间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设想。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存在紧密的经贸联系,都和东盟十国建立了“10+1”自贸区关系。若三国自贸区谈判进展顺利,那么“10+3”会走得更快一些。现在的基本状况是三国的工作层面已经在最近一两个月基本达成一致,当前一是各自履行国内的审批程序,二是要在会上得到各国政府首脑的批准。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