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低碳交通”进军

www.jctrans.com 2011-8-23 17:37:00 中国水运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强度虽逐年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首位,我国面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我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强度虽逐年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首位,我国面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我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低碳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考虑,更是实现低碳绿色增长的发展需要。

  预计到2015,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非石化能源比重将达到11.4%。

  发展“低碳交通”是国家节能减排重中之重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但是目前,交通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应对交通运输低碳化的迫切要求,积极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据专家介绍,全球交通运输消费全球液体化石燃料的一半以上,接近世界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的1/4。如果这一趋势继续,至2030年与交通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增长57%。

  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撑,有效节约和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既关系到交通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以点带面   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自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率先在上海和保定开展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来,国内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设想,低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开展“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

  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确定选择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武汉、无锡10个城市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据统计,目前,城市消耗70%以上的能源,城市排放占世界总排放的75%。节能减排应当从建设低碳城市着手,推进我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绿色经济增长。

  专家指出,城市建设实践是从“点”到“面”,从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两个方面的尝试,逐步走向以全市、省为单位的、全方位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再从“面”到“点”,在低碳技术和项目上加以落实发展可持续交通是重点领域之一。

  大力振兴水运   促进低碳发展

  水运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运输方式,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独特优势,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运发展对优化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专家认为,我国的内陆水运和海洋航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江河湖海相连,构成了天然河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内河航运发展仍然滞后,相对薄弱,优势和潜能远未得到发挥。

  专家建议,通过统筹布局、总体规划,把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作为内河水运建设的重点,先行开发加快推进黄金水道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内河航运的发展;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把振兴水运同兴修水利、改善环境、建设宜居城镇、加强国防建设等相结合,其益处更大。此外,在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在邮轮和游艇方面的需求将逐渐增加,游艇产业的迅速发展,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加强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水铁联运、公水联运,促进水运同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从而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