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海啸,中国如何拉动内需?广东发展模式如何转型?如何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惠及农村……昨天在惠州举行的“惠民之州”高峰论坛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热点,纷纷建言献策。
讯针对此前社会上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议论和担忧,著名农村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专门澄清说,当前农村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地方政府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强迫农民“卖地”。他建议,惠州可在全国首先给农民发土地承包权证书,消除农民顾虑,保护农民权益。这个建议当场得到惠州方面的积极响应。
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
在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萧条、出口萎缩的当下,扩大内需成为普遍呼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指出,不能照搬美国上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大搞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基建的做法。这样拉动内需,结果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保住了,但过后发现内需还是没有真正拉动,老百姓还是把钱存在银行,经济竞争力还是不行。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美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完善,国民敢消费。而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老百姓担心孩子读大学要花钱、生病养老要花钱,只能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
所以这次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重点应该放在公共财政投资民生,放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领域的投资,让老百姓逐渐消除后顾之忧,才敢花钱消费。
“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政绩”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媒体报道焦点,有人甚至提出"土地私有化”。昨天,于建嵘对此作出廓清。
他明确指出,很多媒体和一些理论家的解读有偏差。其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点是农村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而土地流转其实早已有之。一些人认为,农民要致富,就要规模经营,土地就要流转集中,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政府千万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硬推,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农民增收",而剥夺他们的土地,把他们赶到城市,却找不到工作,沦为无产者。
他说,这一个月来他走访了很多省,不少农民很担心政府以土地流转之名,把他们的土地"拿"走。建议政府给农民发土地承包权证,解除他们的忧虑,给他们可预期的利益保证。
这个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要吸取历代土地私有化最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民赤贫造反的历史教训,慎重对待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提出,北方有大片平原,土地流转有助于规模化经营,而广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多是梯田,流转意义不大。反而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难于翻身。
反弹琵琶解决"三农"问题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建议,要借"城乡一体化"之力建设惠民之州,做到效率惠民、公平惠民、生态惠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他开出的药方有三:提高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国英建议,学习山东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发展专业农户,1个人可种10多亩地,提高效率,其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在"反弹琵琶",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但这种过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不能拔苗助长,要尊重农民意愿。
丁力点评时笑称:看来要帮助农民致富,就要逐步"消灭"农民,让农民逐渐成为居民。
大项目是强财政,民营经济才富民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谢鹏飞充分肯定惠州建设"惠民之州"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基础。
他建议,惠州乃至广东的发展模式,要从发挥"比较优势"向发挥"积聚优势"转变。过去30年,中国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起飞,但越来越难以为继,有人认为是掉入发达国家的陷阱。像美国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那么丰富,却不开发,而是让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来"贡献",自己依靠资本、人才、高端技术积聚优势,坐收更多的利润。
谢鹏飞直言,大项目是强财政,但不直接富民;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才是富百姓。建议惠州在发展石化大项目的同时,要发展民营经济。
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
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惠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招商引资项目合同总额三项指标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标志着惠州迈入了全国一类重点城市行列。今年,惠州被党中央确定为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23个试点单位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惠州继续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惠民利民方面率先探索,把惠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
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惠州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惠州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引导和团结全市人民,树惠民理念,壮惠民实力,拓惠民内涵,求惠民实效,按照“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的要求,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国际级石化名城、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强市、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市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裕安康、处处和谐秀美的“惠民之州”,让全体惠州人民在共建"惠民之州"的过程中感受希望,感到自豪,感觉到幸福。
惠民愿景可成广东发展目标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
一、要有“惠民之识”。“惠民”,既有"民为贵"的儒家传统色彩,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惠州的可贵之处在于,较早对此有清晰深刻的认识。正因为认识到位,所以行动更自觉,措施更有力,效果更明显。
二、要有“惠民之治”。就是要“善治”,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体制机制,为人民群众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
三、要有“惠民之居”。就是要建设宜居城乡,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惠州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狠抓环保一票否决制。据了解,今年以来就否决了近700宗、涉及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
四、要有“惠民之基”。改善民生要有钱,要靠发展,但这个发展不是过去的硬发展,而是建立在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惠州通过推动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累了惠民的厚实物质基础。
“惠民之州”不仅是惠州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也可以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目标指向和路径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