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omfort轮”的沉船事故震惊了整个集装箱航运业,而目前关注的焦点则落在了这一整批造于日本的兄弟船身上。
事故发生后,质疑声纷纷涌向那14艘与“MOL Comfort轮”具有相同设计的集装箱船。该8100TEU的“MOL Comfort轮”(造于2008年)周一在印度洋上戏剧化地发生船体破裂后断成两截,但事故原因仍然不明。
船上26名船员被印度海岸警卫队全部救起。截至本文截稿时,断裂的两截船体仍漂在海面上。SMIT Salvage的一艘拖轮和工作小组正赶往这艘遇难船,将对情况进行评估。
该事故被视作迄今最大一起集装箱船海难,而对这起事故的调查则演变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因为运营其兄弟船的公司们极为迫切地想要防止灾难重演。
这对商船三井来说尤为紧要,因为该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这款三菱重工8000设计船达10艘之多,同时其合作方APL运营另外4艘。
但据消息人士说,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商船三井打算召回这些船进行安全检测。
结构性问题
“MOL Comfort轮”在事故中船体结构发生断裂,引发了对高张力钢(HTSS)的关注,这类钢材在当时造船时很受欢迎。
当时该系列中有6艘船率先使用高张力钢(HTSS)将纵向强度提高20%,而“MOL Comfort轮”就是这六船之一,据造船期间商船三井的资料显示。
但目前对于计算是否有误疑问颇多,当然其它因素也在考量范围内。还有一些行家将矛头指向了三菱重工的长崎船厂,认为该船厂在打造集装箱船上经验不足。
班轮业界似乎都绞尽脑汁,试图挖掘出沉船的原因。这艘5年船龄的船在从新加坡驶往吉达的过程中遭遇“极其恶劣”的天气情况,发生船体破裂, 货舱进水后断成两截。
“MOL Comfort轮”是商船三井订造的首批大于7500TEU船中的一艘。该公司2004年订造了12艘MOL-C型船,并于2007至2011年间陆续获付了这些船。
之后该公司又再订了2艘,其中包括本周从长崎船厂获付的8540TEU的MOL Commitment轮(造于2013年)。
“MOL Comfort轮”注册的巴哈马海事局执行董事John Akhurst说,与日本船级社的相关会议已陆续召开,将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制。
对事故“相当震惊”
“这一系列事态的发展,最后导致了这艘年轻的船舶发生惨烈的船体断裂事故,我们对此感到相当震惊,因为这艘船在三周前才刚刚完成了首次特别检验,”他说道。
该船绝大多数的兄弟船都造于三菱重工的船厂,除了今治造船交付的8100TEU的“MOL Continuity轮”和“MOL Cosmos轮”(均造于2008年)。
其中3艘兄弟船与“MOL Comfort轮”一起走亚欧线路,同时APL运营的四艘船分别为“APL Poland轮”和“APL France轮” (均造于2011年),以及“APL Ningbo 轮”和“APL Zeebrugge轮” (均造于2010年)。
APL的一位发言人指出,这些船造于“MOL Comfort轮”的两三年之后,名义运能为8540TEU。
“尽管这些船都造于同一家船厂,但它们是根据各自不同的作业规格打造的,且推进系统的方案也不同,”该发言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