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为何与铁路难接轨
如果从2005年的那次“开门招商”算起,铁路投融资改革其实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然而,进入铁路市场,特别是建设、运输领域的民间资本屈指可数,而且像国恒铁路这样的民营企业“先驱者”,其铁路业务的业绩一直堪忧。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民资与铁路顺利接轨呢?
纪嘉伦分析,铁路投融资改革效果不理想的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在铁路系统运营方式并不透明的情况下,较难取信于社会资本,保障其投资收益权;二是在多元化投资主体下,铁路需要放弃部分决策权和控制权,而一些优质资源让渡于其他投资者,而如何分配路网资源,铁路没有想清楚。
即便明确了铁路大门应向民间资本无条件敞开,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铁路,在建设、管理、运营模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
中国铁路目前的规划建设并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是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以及大宗商品的公益性运输。铁路还实行计划管理体制,有限的“车皮”调往哪里,如何分配,全靠“计划”,听统一调度指挥,而这种计划安排往往是不惜一切经济代价的。为了保民生,西部铁路货运都常常是空车调入,而东部铁路在春运期间常常“停货保客”。
例如,新疆棉花外运,全国10个铁路局都会提供空棚车驰援新疆。仅2011年9月1日至10月10日,铁道部向乌鲁木齐铁路局排送空棚车7680辆,专门用于新疆棉花运输。“全国铁路货车请车满足率不足45%,可是为了保证棉花运输,铁路不惜代价千里调集空车进疆,同时又放弃高运价的货种,这才保证了我国40%的棉花产量得以顺利运出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运输处处长陆洲说。
中国铁路还长期实行计划价,铁路运输价格并不跟随成本及供需关系及时调整,定价机制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最让外界难以掌握铁路行业现状的,还有目前铁路采取的统收统支统分的清算模式。虽然各铁路局名义上是独立经营的企业,但由于铁路统一实行计划管理,各铁路局又常常为了满足统一的调度而资源互借,因此各铁路局的最后收支也由铁道部统一核算,表面上是“肉烂在锅里”,实际上各铁路局都交不出一本清晰的收支账。
即便地方铁路局内部人士,也认为目前铁路实行的计划管理体制是民间资本入市的最大障碍。南方某铁路局内部人士坦言,“铁路要赚钱,必须要接入既有铁路网,还要有车过路。如果铁路局不给它车皮或不让别的车走这条线,那它就没法赚钱。如果投资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命脉会被抓在别人手里,应该没人会愿意做这样的投资。”
在这样一套不透明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还容易滋生一些侵蚀公共利益的潜规则。不少参与铁路投资的民营企业坦言,为了争取车皮计划,曾给铁路局下属的多种经营公司一吨货几十到几百元的计划费、点装费。尽管所谓的“计划费”是铁道部明令禁止的,却是绕不过去的。“改革不触及管理体制本质,就有权力寻租的空间,回报就无法合理。它既不愿意动‘亲儿子’的利益,又怎么能让大家甘心情愿地去投钱?”上述浙江投资商说。
投融资倒逼铁路体制改革
“民间资本是逐利的,要吸引它,必须要说清投资投向哪里,怎么花,怎么赚。要吸引民间投资,不仅在于铁路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而且涉及铁路体制方方面面的改革。而这种倒逼的效果恰恰是深化铁路体制改革需要的。”纪嘉伦说。
如今,中国铁路“负债高、很缺钱、急筹资”,投融资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近些年,大规模的建设使中国铁路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近两年,银行信贷资金发放比较严格,地方资金到位率不太理想,铁道部又处在贷款债务偿还高峰期,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铁路发展的合理规模与进度,就必须重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实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基础,便是中国铁路网的顶层设计,即在规划阶段引入合理的商业评估机制。“有人认为,铁路是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全部由财政拨款建设和维护。也有人说,运输业应该是充分竞争领域,铁路应该像民航、公路一样,完全实行社会融资、商业运营。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一刀切’。中国铁路网既要有青藏铁路这样的赔本也要开通的公益性铁路,也要有京沪高铁这样具有商业价值的线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实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基础,就是在规划阶段引入商业性与公益性的评估机制,市场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由财政兜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表示。
据介绍,国际上铁路建设、运营、管理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是以独立的企业进行运作,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最后在相应领域配以财政补贴。例如以瑞典为代表的公益性运输与商业运输剥离模式。商业线路全部交由企业建设运营,而国家成立独立的绿色运输公司,承担全部的非盈利性运输,其单独核算,并由政府财政埋单。
实际上,在2005年《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中,就已经大胆提出了“要研究借鉴特许经营、委托经营以及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等多种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经营模式,探索适合我国铁路特点的合资铁路经营机制”。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均衡,任何国外的发展经验都不可能照搬照抄就灵验。但是中国人聪明勤劳了五千年,如今民间资本很充足,一旦体制机制理顺了,创新举措会很多,而且不差钱!” 王德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