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航空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全行业亏损3.5亿元。这不仅冲淡了去年整体盈利的短暂喜悦,也暴露了中国航空业管制过剩,不可控成本过高的积弊。与此同时,国外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却在大举进入中国,对中国民航业的冲击和启示使中国航空公司不得不再次面对生存的困惑。
7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与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主办的“构建中国民航市场良好环境,应对国外低成本航空的冲击——中国民航业竞争力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的著名经济学家、民航专家和航空企业一起探讨了如何提高本土民航业的整体竞争力,改善国内民航的市场环境等深刻话题。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航空业很特殊,有一定的垄断性,又是受到国家管制政策最强的领域之一,又是高度竞争性的行业。这三个因素放在一块儿就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我们周边的像韩国、新加坡这些市场,航权开放非常大。也就是说,在这些机场当中,形成了一个在东亚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枢纽市场,与中国实际上形成了大的竞争,包括客源、货源的争夺。
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中国整个民航业发展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打破垄断的问题,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垄断和不能自由竞争的问题。要通过竞争使大家改善服务,在各个成本环节上降低成本。
经济学家、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鞍钢:民航业应该更加清晰政府和市场这两方面的关系,不同的作用以及发挥他们之间的互补性作用。比如说政府主导市场准入的资格和条件等。将其自主权还给民航企业。
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中国民航业我想不在于市场垄断,而在于行政垄断,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准入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目前在航空产业发展上,政府需要做什么?我们要理出一个头绪来。另一方面,也要思考航空公司如何提高竞争力,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田保华:中国民航麻烦在哪儿呢?就是把市场监管的职能还是放在民航总局,民航总局认为最难办的事也是市场监管。管多了不行,企业会骂你;管少了,公众又会骂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我们民航业还是非常脆弱的,别看去年赚那么多钱,其实基础并不牢。说明我们民航业整个机构需要做结构性的改革。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民航业航线准入,自由定价,产品不断创新,这三个我觉得是最关键的要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中国民航是有成本优势的,因为人力成本很低,但是这个低成本优势被其他方面的高成本所侵蚀了。(徐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