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三大协会(市集装箱运输协会、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市外经贸企业协会)与马士基的“铅封费争端”正处于僵持状态——首轮谈判无结果,第二轮谈判还不确定。而马士基对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突然的“打压”则使僵局趋于恶化。
马士基封杀瀛海业务
近日,瀛海实业的一份《声明函》称:3月3日上午,瀛海实业接到马士基厦门代理机构电话通知——马士基厦门分公司要求即日起将停止向瀛海实业出售马士基“铅封”,也不同意瀛海实业陆路承运马士基公司的集装箱,因此厦门外代即日起停止瀛海实业承运马士基集装箱陆路运输业务。
3月16日,瀛海实业向马士基厦门分公司的订舱请求也被拒绝。同日厦门三协会正式表态介入瀛海业务被“封杀”事件,双方矛盾激化。
3月16日,厦门三协会发布《联合声明》,表示“瀛海事件”是继“铅封费”等行为之后马士基的又一“霸权”做法; 3月17日,三协会分别正式致函马士基集团公司(丹麦总部)、马士基(中国)及马士基厦门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呼吁马士基“立即纠正错误做法、采取适当方式消除不良影响、回归理性和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厦门货代企业负责人表示,马士基之所以拿瀛海实业“开刀”,可能与厦门集装箱运输协会副秘书长蔡远游“过分曝光”、代表三协会发言有一定关系。蔡远游是瀛海实业的董事长,也是厦门集装箱运输协会副秘书长和三协会“铅封费”抗争活动的召集人和会谈代表之一,这使得三协会很自然地认为“瀛海事件”不单是对瀛海的“封杀”,更是对三协会“铅封费”抗争行动的一种直接打击报复,意在“杀一儆百”,直接对三协会施加压力。
双方力量严重失衡
“瀛海事件”的出现,使原定于3月底在北京就“铅封费纷争”举行的第二轮谈判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 虽然三协会表示,如果“瀛海事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三协会将不会就“铅封费”问题同马士基举行第二轮会谈,但事实上三协会仍对双方重开和谈之门、甚至通过谈判协商最终解决纷争寄予了很大希望。三协会的指责几乎全指向马士基厦门分公司,而非马士基中国和马士基总部。
但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货主协会副会长蔡家祥认为,在双方地位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实现平等对话根本不现实。他分析说,从近几年国际航运发展来看,运力紧张已使船公司处于行业的优势支配地位,而马士基更是行业的绝对老大,处于垄断地位优势明显。从目前国内现状来看,国内货代企业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如订舱、签发提单等必须经马士基之手。刚起步的国内协会显然不可能制约马士基。
他表示,目前国内货主和货代企业在海运市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症结就在于FOB(船上交货)条款。而要改变目前国内出口以FOB为主的现有局面,一方面国内的本土出口企业和本土船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对CIF条款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而这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FOB条款下,外国的买主有双重“指定权”———既可以指定船公司,又可以指定货代。近年来进口商与马士基结成联盟,由其指定马士基安排运输的情况与日俱增。这样,势必架空了国内的货主和货代企业,使得其在马士基“霸王条款”的压榨下别无选择。
资料链接 “铅封费风波”
2004年马士基两次上调“铅封费”,将单个铅封由10元涨到20元再到45元,增加厦门口岸企业负担4000多万元。遭到三大协会和行业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