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青春百届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断创新求变。
“100届对广交会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那只是代表广交会过去的辉煌。101届将是广交会的新起点,广交会以后的路该如何走,第一展的招牌如何越擦越亮?这才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筹办近十届广交会的胡楚生向记者表示。
五十年来,广交会并未满足于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在组团方式、商品结构、布展格局、参展时间等多个方面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特别是近年来几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动了广交会前进的步伐。
五十春秋,百届辉煌。在广交会名扬四海的同时,广交会的未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承办广交会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理事长张志刚向记者表示:“广交会‘硬件’没问题,差距在‘软件’。”
原来只有广交会,现在有哈交会、华交会、高交会、乌交会……光以商务部名义举办的就有几十个之多,绝大部分的省区都有展会,这些展会都在复制广交会的模式,与广交会争夺客源。
不仅如此,广交会还面临着各种展览和展会的“贴身肉搏”和竞相模仿:广东省除了高交会,广交会流花路展馆周围已被锦汉等展馆包围,琶州新馆周围也将出现众多展馆。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国际展会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各种专业性的博览会也对广交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专业化是世界展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近十年来,不断有人就广交会包罗万象的特点发出质疑,指出在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国际性综合性大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为加强广交会的专业性,在加强与国外知名展览公司的合作方面,广交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今年2月与科隆展览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加强与海外工商团体的合作上,广交会目前与海外三十多个商会签订了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展会的发展方向上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广交会应寻求向专业展方向发展。比如,将广交会按市场的需要分解成几个专业展,充分利用广交会优越的专业买家网络,将专业展做成国际品牌展。此外,广交会的交易模式与展览模式也可以考虑进行变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左连村认为,广交会可以借鉴国际博览会的思路,把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也可以考虑让广交会走出国门,如到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各地办区域展。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做外贸,形式上应该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拘一格。
向中小企业倾斜
广交会展位分配机制也不断引发激烈的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展位分配体制给黑市炒卖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广交会虽几经扩容,但一万企业的容量对于六十万民营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广交会参展主力,并且参展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更应增加参展企业容量。
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徐兵向记者表示:“从2004年第95届广交会算起的短短两年时间,民营企业参展数量从当初的3270家大幅度增加到本届的5357家,增幅近一倍之多。”
作为广交会的“劲旅”,更多的中小企业主则表示了对进入广交会的渴望与无奈。他们认为,随着企业从事进出口门槛的不断降低,采购商越来越趋向于与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因此,广交会的进场门槛也应该降低,扶持更多销售渠道单一的中小企业。
今后的广交会将转变为一个以中小企业和新企业为主的展会平台,为民营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分工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广交会将为中小企业解决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接触采购商获得订单的问题,成为它们冲刺国际市场的舞台。
推动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
以往广交会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类商品不设门槛,造成展会的档次降低。广交会要扮演的角色应与我国的外贸体系转变方向相一致,如何利用广交会这一平台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档次与品质,助力企业完成品牌化的转变,是广交会今后更多考虑的。
在百届广交会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向记者透露:“百届广交会将浓墨重彩地展示我国的自主品牌。”百届广交会专门在琶洲展馆设立综合展区,集中展示部分出口名牌产品和企业。其中特设的品牌展区有展位4175个,包括商务部2005至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54个出口品牌。这将为我国拥有自主创新品牌的企业营造一个国际性的大舞台。
张志刚指出,“广交会将朝着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亟须转变观念、改善体制、提高队伍素质,特别要围绕客户满意度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因为‘得客户者得天下’。”
张志刚还透露,他们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尽快加入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开展与世界展览业巨头的合作。同时,组建国内外营销网络,建立与完善境内分支机构,并加快新馆琶洲展馆的二期和配套设施建设,两年后,广交会将拥有一片全新的会展建筑群,展厅规模跃居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