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运输和物流管理我国外贸运输发展情况
1.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良好的外贸运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很大发展。中国船队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航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是,现在我国集装箱船队运输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1998年突破了1300多万标准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批深水泊位陆续建成;欧亚大陆桥的贯通,使得铁路国际运输量不断扩大,目前占到2%左右;公路边境国际贸易运输蒸蒸日上,运量持续增长,1997年占国际货物运输量的11%。国际海运,尤其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和国际船舶代理、国际船舶理货、船舶供应、国际货运代理等运输服务业都相应得到快速发展,海关、港监、联检等与外贸运输有关的监管机构不断健全,金融、保险等制度配套完善。现在,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良好的外贸运输体系。
2.水路运输在我国外贸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国际运输来说,我国通过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等广大水域和130多个对外开放港口进行的国际海运,在我国的外贸运输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货运量41亿吨,海运完成36亿吨,铁路运输完成932万吨,公路完成4657万吨,空运完成56万吨。1998年完成的水路货运量和货物量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65倍和4倍;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1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6倍,年均增长速度8%。90年代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势头迅猛,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5%和12%。特别是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1997年比1990年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水运外贸货1997年比1978年增长了11倍,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
1.物流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有人将“物流”定义成,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间原材料、库存、产品的有效流动的控制管理过程;有人将物流定义为,产品从生产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所必要的装卸、运输、通信等各种活动;也有人将物流定义为,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所有这些定义都表明,物流实质上就是通过人为的作用使物资的位置发生变化。物流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准时、高效、优质、低费用地把货物按所要求的数量运到目的地。物流管理把传统上相互分割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求得全过程的最小成本和最大效益。西方专家主张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尽量减少以至取消库存,减少以至取消不增值的环节,加强运输环节,增大运输费用,以可靠的货物运输来保证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以最低的成本和适当的速度运行。总之,物流过程要通过运输有效地实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所以,物流概念是运输意义的延伸。
2.物流理论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物流理论的产生对当代交通运输,尤其是水运、公路、铁路货物运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物流理论研究如何把原材料或产品按时、按质、按量地运到目的地,并且运输过程最短,运输费用最省。所以,物流理论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交通运输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
第二,物流理论的产生,促使交通运输企业转变经营战略,从传统的、单一的货物运输转向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以运输本业为基础,发展仓储、包装、拼装等与之相关的运输服务业务。从国外情况来看,随着物流服务业务的发展,营业性专业运输所承担的运量持续大幅度上升,而自货自运的运量逐步减少。
第三,物流理论的发展,促进运输行业管理部门重视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物流过程,要求运输企业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因此,为降低整个物流过程的费用,并使货物及时送达,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应组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相互协作,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时间,减少用户费用。
物流现状、前景和管理设想
1.我国物流发展情况和国外物流管理。
在中国,物流理论发展过程相当缓慢,80年代才引进物流概念。现在,我国不少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业务网络,在国内外设立了一些分支机构,配备了通讯、运输工具,甚至一些企业名称也冠上“物流”二字,但它们大多数只提供运输、仓储或货代服务,不能提供物流咨询、计划及全过程的物流服务,不了解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离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标准运作还有很大差距,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
为了促进我国运输业的现代化,我们在总结我国物流自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物流管理的经验,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和发展。1997年和1998年,我国先后批准了4家外国航运企业在我国设立独资集运服务公司,进行物流服务试点。这是我国重视发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一次尝试。总起来看,我国物流服务企业和行业管理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运输工具不太发达,运输方式独立分散,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还受到不少的制约,运输专业化程度不高。
然而,国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运输管理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已对物流进行了统一管理。日本运输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物流实行统一管理,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制定了综合物流发展大纲,提出五年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等国际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跟踪新技术,改善物流结构,促进物资系统的现代化、高效化。
2.发展物流对我国运输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物流,有利于运输业在物资流通、商业和运输系统中,合理地配置资源,降低企业和全社会的物流消耗,增加效益。
第二,发展物流,将极大地促进交通运输向管理和技术的高层次发展。为适应物流发展的趋势,要注重开展综合运输,将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取长补短,提高运输效率,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可靠、优质的物流服务,推动运输业积极更新技术和改进管理。
第三,物流管理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将为我国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开辟新天地,为企业开拓市场,摆脱困境,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第四,发展物流,将积极推动运输行业管理逐步完善和规范。物流是一种区别于过去单一运输方式独立经营的新的经营概念,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大多数是专项法规,还不能适应综合运输方式管理的需要。多式联运业务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开展,将使我们认真考虑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法律体系,推动运输行业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我国物流发展前景。
从我国发展物流服务业务的客观条件来看,有以下优势:
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发展,沿海各港及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批批深水泊位、一条条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公路场站相继建成,装卸设备配套更新,提高了运输通过能力;
二是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30%的幅度增长,我国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舶和居于世界各国领先地位的运输能力;海运、铁路、公路、水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批准一批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初步建立,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物流服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是我国具有运力强大的国际海运船队,船舶类型齐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初具规模,全国沿海有近1500个泊位,130多个开放港口,有能力承担并顺利完成我国外贸运输任务,促进我国国际货物的交流;
四是我国经济正稳步增长,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经济最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制造、加工、贸易、运输、信息等行业互相融合;五是我国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服务信息系统,不少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在传递信息,信息手段的现代化将为提高运输效率提供有利的条件。
此外,国家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加速物流发展,继续建设一批全局性、关键性的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和筹建一批现代化水平的仓库和配送中心,加强物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搞好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尽快改变物流落后的状况,以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计划到2000年,复线率34%,电气化率27%,公路通车里程123万公里,沿海港口吞吐量10亿吨,民航周转量140亿吨公里。交通部今后公路重点建设“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水运重点加强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一纵两横两网”建设,进一步改善运输条件。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发展并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系统已有了基础,只要组织得当,管理有序,中国物流服务业务将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4.我国物流管理设想。
我国是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巨大的运输市场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各种企业看好,国际货物交流日益扩大,客观上,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我国良好的物流系统显得越发迫切和必要。
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努力提高国际物流服务业务操作的知识、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服务网络,改进技术服务手段,使物流服务更为科学、可靠、高效,有力地支持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加强物流行业管理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物流服务是一个跨行业的业务形式,对于国际物流服务业的管理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我们将努力建立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积极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尤其是国际航运业,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吸取国际上不同形式的物流管理经验,从政策上为物流服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和努力健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积极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物流服务,从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上为物流服务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运输市场建设和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密切关注外商独资物流服务业务试验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确定我国物流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