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化比中国早,1985年开始搞EDI电子数据交换。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比较好,企业信息化数据共享障碍少。日本跨国公司多、制造业大企业多,对物流的需求是对日本物流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拉动。
一、日本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企业的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安排犹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非常先进,有的已经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物流企业中,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普遍应用;在国际物流领域里,广泛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了信息在国际间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企业降低了单据处理成本、人事成本、库存成本和差错成本,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企业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作用。日本物流业不仅其专业化、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十分快速,而且对物流信息的处理手段也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无一不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此,日本一大批IT业界的公司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系统需求的直接受益者。
二、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
日本物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日本政府出台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他们将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提出。目前日本已基本形成良性的物流信息化市场和运作机制,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也已初具规模,因此政府认为需要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将投资重点着眼于一些重点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信息化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运作效率,日本政府着手了一系列物流信息化政策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信息化业的规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更加富有活力地发展。这些放宽的信息化政策包括:(1)废止物流业的供需调整,即对过去各种限制新增项目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放宽,如:对新建信息化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信息化规定的安全和信息化技术标准,即可更加容易地获准;(2)对信息化规定进行了调整,如:对国际性的信息化调和、信息化技术标准的提高等方面;(3)灵活实施货物运输信息化事业法。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着手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升级。包括:(1)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进出口和港口手续的无纸化、信息化一条龙服务,物流信息化EDI的推进;(2)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集装箱、托盘的JIS信息化国际整合;全程信息化托盘化运输的推进;(3)其他信息化技术开发和信息化商业惯例的改善等。为了确保综合物流信息化政策得以实施、落实,日本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一套信息化政策推进体制,以确保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物流信息化企业、货主等各方面能够合作实施有关信息化政策。这一体制包括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合作;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区域物流的信息化未来结构);并根据物流信息化实施状况每年进行跟踪调查。
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化意义上的物流转变,其主要内涵包括了运输的合理化、仓储的自动化、包装的标准化、装卸的机械化、加工配送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等等。日本政府和有关业界早已形成物流信息化共识,即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给中国的启示
日本物流的发展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在信息化库存管理上,日本物流由于进行了与制造企业良好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衔接,因此从未出现过断货现象,使日本物流信息化始终保持快速运行;二是在配送业务上。日本物流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利用车载地图物流信息系统为送货车设定合理的物流配送路线,使日本物流能够掌握送货员的实际配送路线和在每一个零售客户那里停留的时间,日本物流不仅可以优化配送线路,而且还有利于日本物流对送货员的管理监督,并提高日本物流配送效率,这是中国物流发展应该借鉴的。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