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是否就是信息化的中小型应用?
主持人: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少,决定了其建设信息化的能力有限,那么是不是中小企业就不需要比较复杂、功能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呢?企业信息化的规模与企业的规模是成正比的吗?
正方:企业信息化并不在于企业的大小,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潜力,在于企业经营者的创造力。
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是由它的规模、经营方式、环境等各种因素决定的,就整体来讲,它可能不需那么全面,但就某个功能版块来讲,也许需要的功能会更强大一点。
但是,中小企业可能更加需要分销系统、客户系统等。关键问题在于中小企业有什么样的管理需求。信息化的中小应用,搞的是“大而全”,走“统一”,突出形式主义,有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嫌疑,不足取!
中小企业的好处和弊病兼而有之,大企业同样有大的问题……信息化的好处之一就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机体的有效沟通,这并非是大与小的问题,而是需求。一个简单的认识是:蚂蚁也需要有蚂蚁的信息沟通方式。
反方:信息化应用规模的大小与企业规模没有关系。信息化应用的规模不仅仅是面积问题,而更应该是个体积问题,这样说似乎也不合理,应该说是信息化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既然涉及广度与深度,怎么可以和企业年产值、利润、人员多少、固定资产规模的大小并列?
那么用数据量来衡量企业信息化的规模是否更适合呢?银行是服务性行业,数据处理量大,而企业的数据量每分每秒都在发生(例如,工业控制数据模型每秒每分都在变化),则不能与银行数据量合并同类项,也就是说用数据量来衡量也是不合理的。
如果一个贸易型的小企业从个人终端一直到后台管理,都用销售通和数据库联成一体,实时掌握销售客户,那就是小企业的大应用。相反一个大型企业,只在财务和人事管理方面用了计算机管理,无疑是大企业小应用。
焦点三:中小型企业中的老板和员工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转换观念?
主持人:“企业信息化最关键的在于“化”人!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否推进关键在于企业成员是否能转换观念。”那么如何去促进企业老板何员工转换观念就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关口之一。
正方:21实际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际,特别是在我国,现在正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而我们的基础又比较薄弱,更需要信息化的建设。
中小企业居多在浙江,不要小看这些的老板,当他感觉到信息化的必要和能给他带来竞争力的时候,不要你去指导他,他比谁都积极;至于工人,老板发话了,还有什么话?
老板亲自抓,执行力强,是优势。但是,中小企业缺乏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我认为要转变观念,必须至少有1个信息化人才,而且是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其余的事情就是培训,传递观念!
反方:我同意刚才的意见,但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比较扁平,决定了低层对老板的意见影响比较大。所以,对中层和下层人员的影响力也很关键。比如,深圳的中小企业主大多是香港人投资或者内地人从创业开始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板的意见取决于大家意见的大多数。当然,从咨询角度来看,说服一个人比说服一群人要容易,而且效果直接。但是,个人的意志是易变的。理想的模式是:造势,去影响中下层员工;注重细节,去说服老板。
方法建议:
1、参观同行好企业;
2、先了解老板最急于解决的问题,从问题着手逐步转入观念引导;
3、介绍老板参加一些信息化培训课程;
中小企业主在企业内部所能管辖的范围要比大企业的老总所能管辖的更大,他们对于操作层上的员工一般来说也是耳熟能详的,耳提面命、生杀予夺都能实现。他可以强制性地让员工去接受培训,去换脑,甚至“不换脑筋就下岗!”
而大企业的老总很难具体抓到操作层上的人员,难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完全贯彻下去,就要比中小企业难多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