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公家的钱不能动,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走进郑州市各级机关,几乎在每个干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悬挂着一句这样的亲情寄语。“廉政亲情寄语”是郑州市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形式。(新华社7月14日)
平心而论,挂在干部办公室的“廉政亲情寄语”,相信大部分是有诚意的,尤其是在贪腐官员屡屡落马的背景下,这些亲情标语对于官员而言,警示力量并不是没有。然而遗憾的是,没有制度和监督体制的刚性保证,道德反腐再“别出心裁”,终究也只能是一场做给上级和大众看的“廉政秀”。
事实上,我国在“道德反腐”方面向来很有创意,花样翻新的反腐标语和活动总是层出不穷,那么,为什么贪污腐败非但没有因此得到遏制、反而越来越嚣张了呢?这就要提到我国反腐行动的跛脚现状了——有创意,没效力;有心思,没勇气;有制度,没执行。
必须看到的是,在具体行动中,很多相关人员对一些能够切实打到贪腐“七寸”的制度会采取刻意绕行的态度,甚至有时几乎是依赖于一些随机事件才使贪官浮出水面。能“绝杀”腐败的武器难以派上用场,但又必须要给社会一个交待,于是,不少剑走偏锋的反腐模式开始闪亮登场。我们无法知道郑州的“亲情寄语”式反腐占他们反腐工作多大的比重,但可以想见,只要“腐败”这只老虎的屁股仍然摸不得,那么,一切形式主义的反腐便都是自欺欺人,甚至可以说,不过是在替无力和无意反腐进行掩饰。
只要制度的“笼子”依然漏洞百出、门户大开,那么无论是社会公德、亲情伦理甚至法制规章,都难免受到不羁权力的冒犯和践踏。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刚性而全面的监督机制,才是避免公权僭越谋私自肥的有效路径,也是关住权力的笼子的主体框架。反腐防腐并不拒绝创新,毕竟笼子越紧密越好。但是笼子编得再密集,没有透明和监督的刚性框架,这个笼子也与泡沫塑料搭起来的无异。
而反腐制度方面的跛脚,与其说是效率方面的原因,毋宁说是决心方面的原因。中国一直到2010年才有了第一部《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央政府和地方每年都会出台大量的反腐措施,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同时不管是与性质相同的犯罪比较,还是与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相比较,中国现行法律对贪官还是颇为宽容的。执行力和威慑力的缺乏,以及迟缓拖拉的制度设计,让对腐败的约束迟迟不能形成,也就势必让反腐行动陷入形式化的窠臼,或装傻、或卖萌,但就是不来真格儿的。
因此,反腐倡廉,既不能是口头上的敷衍,也不能靠“亲情寄语”们的规劝和道德约束,而是要真正将惩戒制度和监督体系落到实处,用法律和司法的重锤去击碎权力金钱交易的堡垒。
(文/快雪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