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运力过剩、成本高企、行业亏损”,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用这16个字概括了2011年的海运市场。以104.5亿元的巨亏成绩登上了2011年国内上市公司亏损榜首,这个国内第一大航运巨头也是有颇多无奈,中远如此,其他航运企业也基本是相似的状态。
其实自2011年年底以来,航运企业就在通过涨价等手段来实现业务盈亏,希望借此以扭转亏损局面,而在今年年初,3月、4月,船公司也纷纷实现了涨价,中远、中海等也公布在5月1日后将再次调高运价。船公司的这几番涨价行动被业界评为“救赎式”行为,然而,这种自我救赎之路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能否走得更远呢?
今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的一路上扬反映出市场的缓慢复苏,加之集装箱运价在船公司的携手力推之下也成功的攀升到业界希望的水平线,不过在这些表象之下,业内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航运业供需失衡的问题还是颇有担忧。航运业的运力消化问题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解决。据行业内一权威研究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航运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可运力的继续增长仍然大大快于市场实际需求本身,而这些过剩的运力释放所需要的时间多长则是航运业冬天持续多久,并且,这段消化运力的时间应该在没有多余运力继续产生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这真的很难。
自春节以来的陆续几次提价的成功对低迷的市场有一定的刺激效果,使部分从业者重拾了市场复苏的信心,并积极的运作下一次涨价。有一些客观分析指出,目前市场上的几次涨价是出于航企之间的竞争格局所致,并非由市场真正的供求关系决定,换言之,为了涨价的涨价,又能坚持多久呢?
在航企艰难自救的同时,来自政府的支持显得分外重要,日前,发改委、交通部和财政部热切商讨航运业救市措施,针对企业需要国家给予怎样的支持和政策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将于今年6月底上报国务院。在船公司执着于涨价自救之时,我们则更多的寄希望于“海运发展战略”的出台能够帮助航运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为整个行业带来转机。(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