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贸易研讨 >> 贸易壁垒 >> 正文
日美贸易摩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www.jctrans.com 2005-12-1 8:29: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加剧,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仍在加强,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今后的贸易中,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摩擦肯定会不断发展并不断的扩大。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特别是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及早采取应对的措施,制定出长期对日、美的贸易战略,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一、日美贸易摩擦分析

  1、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仅是经济问题,已经带有政治成分

  日美贸易摩擦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以来,就未曾间断过,而且愈演愈烈。战后初期美国控制日本出口97.4%、进口74.8%。从60年代中期日本对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1965年日本对美顺差仅为4.4亿美元,到1969年增到15.6亿美元,1972年迅速增加到49亿美元,占美国当年逆差的53%(美国商务省发表的速报),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进入80年代,日美贸易顺差迅速增加,1987年已经高达598亿美元。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对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出现了时降时升的现象(见表一1)。1998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6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占当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1686亿美元的27.2%(按美国统计占40%)。其后,一直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2000年突破700亿美元,达到705亿美元[1]。

  

表一1:90年代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推移                 金额:亿美元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美国的逆差额

  

 

  

846.4

  

768

  

1044

  

1051

  

1086

  

1101

  

1686

  

  

  

  

  

顺差额

  

382.2

  

435.6

  

501.7

  

549.0

  

454.5

  

325.5

  

416.2

  

630

  

所占比率(%)

  

 

  

33.9

  

39.5

  

34.46

  

31.19

  

23.06

  

27.43

  

27.2

  

  

  

  

  

顺差额

  

434.4

  

496

  

594

  

657

  

591

  

476

  

651

  

674.4

  

所占比率(%)

  

 

  

58.6

  

51.3

  

38.6

  

35.99

  

30.47

  

37.16

  

40.0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省FT900、《日本大藏省贸易统计》、日本《通关统计》

  从表一1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额时升时降,比率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如果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日美的贸易摩擦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已经成为政治问题。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收支如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5%,就会同主要的贸易伙伴发生“激烈摩擦”;要是超过2%,就会引起对方的报复措施。“如果对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成为政治问题”。从表一所占的比率来看,任何时期都超过20%,美国统计的数字比率最高时所占比率为58.6%,日本统计数字最高时也达到39.5%,说明日美贸易摩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带有政治问题。

  2、贸易摩擦的领域不断扩大

  日美贸易摩擦以纤维产品摩擦拉开序幕,逐渐从钢铁、大米等低级产品向汽车、航空材料、电信等高级产品扩大,并逐渐要求市场开放。

  纤维制品的摩擦拉开日美贸易摩擦的序幕。日本的纤维制品从5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到美国,随着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不断引起美国企业和政府的不满,并遭到美国国内反倾销的诉讼。经过两国政府的谈判,于1957年签订了《日美棉织品协议》。60年代以后,日本合成纤维工业迅速发展。从此,日美贸易摩擦正式开始。

  钢铁制品的摩擦使美国企业感到恐慌。日本钢铁的产量在战后初期,只有50万吨,1953年增至700万吨,1961年超过美国,1964年超过德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60年代,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离岸价比美国厂家的价格低15-40%,且源源不断的出口到美国。1967年,美国从日本进口的钢铁占美国钢铁总需求量的15%,1969年,这一比率迅速升至42%。这就引起美国企业的恐慌不安,为了控制日本钢铁的进口,美国政府一方面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进行交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美国钢铁的现代化、大型化、降低成本,对抗日本企业的“入侵”。交涉的结果,1985年达成协议,禁止日本9种钢铁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但导致美国钢材的价格高于日本钢材价格的15-30%。从此,日本钢材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暂时得到控制。

  汽车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核心所在。日本的汽车行业在战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5年,日本的轿车年产量只有3万辆,1965年则增至70万辆,1967年日本轿车年产量猛增至315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达到700万辆。而这一年,美国年产量为630万辆,西德为350万辆,法国为290万辆。据美国公布的数字,日本汽车商从70年代开始至今在美国销售的汽车数量合计有4000万辆以上。在日本对美的贸易顺差中,汽车的比率始终居高不下,1989年占40.5%,到1994年猛增到60%,金额为370亿美元。从日美汽车贸易摩擦开始,日美的谈判就几乎没有间断过。1979年谈判的结果,日本同意自动限制对美汽车出口量。1993年,克林顿在《美日框架协议》中,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汽车市场,并为减少没有顺差确定数字指标。1995年6月,双方终于达成《美日汽车及零部件协议》,日本将放宽对汽车配件市场的管制,增加购买美国国产汽车配件数量。美国放弃过去一贯坚持对日出口汽车、零部件及日本的车检制度等设定的数值目标的要求。但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日美汽车的贸易摩擦。

  彩色电视在美国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从60年代开始,日本的彩色电视企业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开始出口。1968年,出口额仅为9.6亿美元,1980年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增加迅速,日对美彩色电视机最高时曾达到占美进口彩电数的90%占居美国彩电市场的30%以上的份额。在日对美彩电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日美之间的彩电摩擦不断发生,直到日美《维持市场秩序协定》签订后,日本才被迫采取对美出口的自动限制措施,日美彩电摩擦才平息下来。

  电子通讯产品的摩擦是日美摩擦的中心。日美电子产品的摩擦最早开始与半导体。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曾经在世界占有领先的地位,但到了70年代以后,受到了日本企业的挑战,日本产品逐渐占领了美国的市场,并不断的取得国际市场的份额。随着日本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日本电子产品从产品质量的技术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品开始畅销国际市场。在对美出口的过程中,与美国发生尖锐的贸易摩擦,双方时而摩擦激烈时而摩擦缓和。但一直没有中断过。

  除以上几个领域外,日美贸易摩擦的领域正在逐渐扩大。目前,摩擦的领域已经从80年代的汽车、钢铁、彩电、电子、航空、港湾转向大米、大型计算机、汽车零部件及燃料、玻璃等领域。

  3、 日美摩擦不会消除

  日美的贸易摩擦不会消除,必将随着日对美顺差的不断增加而爆发。1998年底和1999年初,美国决定对进口日本热轧钢板征收惩罚性关税,进口厂家也需向海关缴纳保护金。最后,由于日本自动减少了对美的出口,才得到平息。日本对美出口仅有238吨,为上年同期的1/350,出口几乎为零。

  大米是美国对日出口的主要农产品,1998年底,日本决定对进口大米征收1000%的关税,美国对此表示不能容忍。1998年12月,日本对大米关税进行了调整,美国产大米的关税约为350%。大米摩擦暂告一段落。1999年3月29日,日本通过粮事法修正案,4月份实施,摩擦又起。

  大型计算机的摩擦。1998年底,美国ITC认定,由于日本大型计算机出口到美国,使美国大型计算机的价格下降,对厂家造成危害。同时,美国商务部也认定这是对美的倾销,双方摩擦逐起,双方对薄公堂,结果以日本的败诉告终。

  除此之外,进入1999年以后,日美之间还发生了日美平板玻璃摩擦、日美植物检疫纠纷、日美电器通讯摩擦等多起贸易摩擦。

  从以上的摩擦可以看出,日美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大,技术层次越来越高。美国对日本的要求从增强进口到开放市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单项商品到全面摩擦。

  二、日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日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战略。

  1、易立国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对外贸易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列宁在分析国外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时曾经指出:“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的确没有这样的国家。”日本也不例外,对外贸易是日本生存攸关的重大问题。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要发展工业,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而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就必须扩大商品的出口来获得外汇,这是日本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战后,日本置于美国的控制下,全面依赖美国。根据日本第一次《通商白皮书》的统计,在1945年9月至1946年12月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77%,从美国进口占日本总额的97.5%,而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3左右。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展,日本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1950年-1975年的25年间,日本出口贸易扩大了67倍,平均增长率为19%。进口贸易扩大了58倍。在日本出口中,美国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50年代主要是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品,60年代起重工业化学工业品迅速增多,到70年代初已经占对美出口总额的70%左右,并且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品。随着日本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提高,向美出口的品种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大,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进口主要是来自亚洲价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种对外贸易的特殊的结构,造成日美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日美矛盾不断加深,摩擦始终不断。

  2、市场战略是日美贸易摩擦的又一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国内市场狭窄,资源短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日本要使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有广阔的国外市场来支撑。战后不久,日本就把美国市场作为日本企业进军的主要战场。并经过详细调查后,制定出具体的对美市场战略。这一战略是由产品战略、价格战略、销售战略和宣传战略构成。继之以多性能、低价格、高质量的轻薄短小产品,从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打开美国的市场,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给美国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摩擦不断的发生。同时,日本对本国市场又采取保护性战略,使美国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这与美国推行的全球市场战略发生尖锐的矛盾,美国一再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更多的进口美国的产品。使日美双方互相指责,矛盾进一步加深,摩擦逐起,一波为平一波又起。

  3、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日美两国虽然都是发达国家,但两国的经济制度却不同。战后初期指导日本经济的主要理论是“下村理论”,其中“资本产出系数”和“进口依存度”是“下村理论”的两根支柱,并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19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它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扩大公共事业与提高社会福利等途径,为私人资本的投资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国内市场。其后,日本又先后制定了六个长期经济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使日本实现了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国际收支从逆差转为顺差。随着日本对外顺差的不断增加,与美国的摩擦也不断加剧。同时,日本的百姓的储蓄大于投资,在国际收支方面也表现为顺差。与此相反,美国战后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发展经济,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高消费引起低储蓄和财政赤字,体现在国际收支上就是逆差。

  4、日本经济的萧条也是日美贸易摩擦的一个原因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的萧条,许多主要产业经营不善。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日本企业更是雪上加霜。1998年,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也未能逃脱负增长的厄运,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日本企业也纷纷倒闭,1998年,共倒闭企业19671家,失业率也连连创历史最高水平,内需也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为转嫁国内的危机,竭力扩大对国外市场的出口,日对美贸易顺差增大。同时,日元贬值美元坚挺,日本对美出口竞争力增强,美国市场进一步受冲击。于是,双方互相指责,日美贸易摩擦加剧。

  三、日美各自采取的对策

  进入8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对此,日美双方不断采取对策和措施,反击对方,维护自己的利益。

  1、日本对美国的贸易摩擦对策

  在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对美的对策总的来说是一种随机应变、拖磨兼用、并无定规的对策,最终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贸易摩擦,并从中获得好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对策:

  1)、推行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战后,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始终采取战略贸易保护主义。虽然从1949年12月制定了《外汇及外贸管理法》,对外出口的统制基本取消,但进口贸易一直推行保护主义政策。使日本的一些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有的行业甚至从一片空白变成为世界领先水平。如:在电视机、半导体部门,日本已经完全击败美国而垄断了世界市场。在计算机行业,日本已经可以和美国平分秋色。这样,日本通过推行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之产品与美国的竞争力大大的提高,美国原有的一些国际市场份额也不得不让给日本产品。即使美国国内的一些市场也没有办法,只好忍痛割爱。在日美贸易摩擦和冲突中,由于日本推行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较早,相对“理亏”。在日美贸易谈判中,只好处于守势。

  2)、以柔制刚

  在日美长期的贸易摩擦中,日本常常采取以柔制刚。日本在对美贸易摩擦谈判过程中,表面看来,日本貌似软弱,常常采取低姿态,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实际上,在过去的日美贸易摩擦中,在市场上日本处于优势,在贸易谈判上,美国处于优势。一方面,日本的产品不断的冲击美国产品,占领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在摩擦谈判上,日本拖磨兼用的手段。直到最后在让。使日本消除了一次又一次摩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3)、采取迂回战略

  日美的贸易摩擦每次都是美国首先提出严厉的制裁措施。日本方面也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度,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抓住美方“理亏”的环节,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评,给美方造成心里和舆论上压力。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加紧在侧面进行活动,使之有利于日本的谈判。在美国态度十分强硬的情况下,日本为了确保美国市场的份额,首先作出一些让步,接受美国的一些条件,并促使美国也作出让步,最后达成对日方有利的协定。

  4)、自主出口限制对策

  在日美贸易摩擦达成协议后,“对某些商品日本要进行自主限制出口”,以缓解日美贸易摩擦。如:在日美钢铁贸易摩擦发生后,日本主动采取对美贸易自主限制,使1999年1月日本对美钢铁比上年同期减少25.6%,出口总量仅为23.3万吨,连续两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日本厂家也表示,1999年对美钢铁出口总量能控制在美国的许可数量之内,270万吨的水平。对那些夕阳产业日本更是让步于美国,减少对美出口。通过这一措施,使日美贸易摩擦得到缓解。

  2、美国对日本的对策措施

  面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持高不下,美国对日本不断的采取反击措施,并取得了成效,抑制了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进一步升高,其对策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对策措施有以下几种:

  1)、实施“公开的贸易政策”,制定惩罚范围

  进入8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高不下。美国便废弃过去长期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实施所谓的“公开的贸易”政策。一方面对日本实行报复和制裁;另一方面,自己也开始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1987年3月,美国对日本四种电子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日本政府感到非常恐慌,中曾根首相急忙于4月底访问美国,向美国承诺:开放国内商品、资本和劳务市场;允许美国企业参加日本机场等的建设;加紧实施“前川报告”的计划。

  2)、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

  美国在国际关系交往中,依仗其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推行“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通过“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单方面的向日本提出经济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以此来遏制日本商品向美国市场倾销,消除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障碍,迫使日本向美国商品和劳务开放市场。

  3)、通过政府谈判,兼用政治、外交手段扩大对日本的出口

  在日美的贸易摩擦中,美国不断的要求日本政府开放国内市场。常常是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来实现经济谈判得不到的结果。使日本在无奈中满足美国的要求,为美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开绿灯,被迫在金融、汽车、钢铁、玻璃制造及其零部件、航空运输、农产品等领域与美国达成协议。并且,在对外贸易中也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商品,使美国的商品扩大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四、对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不断的发生。对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因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分析主要国家与我国经贸关系的实质,制定出中、长期战略

  在我国所发生的贸易摩擦中,详细分析所发生的原因、实质是各不一样的。如美国和日本对我国的经贸关系实质是有本质区别的。美国在面向21世纪的进程中,对外经贸战略的核心是对外实行经济扩张和霸权主义,调动和开发全世界的资源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并将这种经济战略与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相互配合,想继续维持称霸世界的经济秩序。美国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其目的是想把中国逐渐纳入他称霸的体系内,为其国家经济战略服务服务,在接触中遏制中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不甘心把中国这个商品和资本新兴市场拱手让给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迫不得已才对我国经贸政策进行调整,发展同我国的经贸关系。

  日本对于我国来说,只是竞争对手而已。因此,与我国的经贸关系不是敌对的关系,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切战略都是为其获得经济利益服务。经贸关系顺利的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日本也深知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对日本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经济的复苏。因此,不会轻易的破坏这种关系。

  因此,我国要对不同的经贸关系实质进行分析,分别制定出不同的长期战略对策。

  2、细分国商品市场,制定出商品进入对策

  对于我国不同的商品市场要进行细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不同的,就是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如美国和日本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体。但对市场采取的政策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日、美两国在市场细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国在制定商品进入市场对策时,必须分析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市场的互补性,我国商品进入的优势所在。

  3、尽可能避免摩擦的发生,化解矛盾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关税壁垒的限制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各国都在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竟相保护本国市场谋求打开别国的国内市场,这就必然的要导致我国与各国的贸易摩擦。为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化解矛盾、解决摩擦。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国家出面组织跨国公司,到有关国家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把贸易摩擦的矛盾转移到国外,并在当地可以得到解决。跨国公司的建立,即可以避免关税壁垒、开拓国外市场,又可以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少,而且具备与国际上同行业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很少。因此,我国必须尽快组建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国家对这些公司给予大力的支持。

  4、从第三国出口到美欧等发生贸易摩擦较多的国家,减少我国直接对日美的贸易顺差额

  在对外贸易中,为了减少我国对美等国家的贸易顺差,还可以采取通过第三国出口的办法,减少对美等国的贸易顺差。特别要鼓励我国有实力到国外投资的企业,到投资国生产与美等国有互补性的产品,然后,出口到美国等一些国家。这样,即可以达到出口、占领商品市场的目的,又可以避免与美等国家直接发生贸易摩擦。

  总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必须事先制定出对美国等国家的中、长期战略对策,认清形势,在没有能力与美等国家对抗时,应避免一切贸易摩擦的发生。

  作者:李光辉 研究员 (商务部 研究院 科研部 主任)

我要说两句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中欧汽车贸易摩擦会升级吗? (2005-11-29 10:06:00)
 ·中国经贸摩擦令人揪心 出于无奈重提扩大内需 (2005-11-29 9:14:00)
 ·对待国际贸易摩擦需要专业精神和平常心 (2005-11-27 8:32:00)
 ·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成美国的血汗工厂和现金牛 (2005-11-24 8:47:00)
 ·处理贸易摩擦不再是防御 创建全球纺织运营中心 (2005-11-23 14:07:00)
 ·欧盟驻华大使:欧中贸易不必怕摩擦 可讨论解决 (2005-11-13 9:51:00)
 ·中美贸易摩擦转战钢铁领域 盘条遭遇反倾销调查 (2005-11-13 9:45:00)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JCtrans:中国站English
JCtrans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