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升温的中国市场,己吸引不少国际投资巨鳄的目光。7月5日,全球私募投资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这是该机构继在沪港两地成立全职办事处后的第三家办事处。
据称,凯雷集团已经盯上了北京广阔的房地产市场。从近来的频频举动可以看出,凯雷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战略已经从高科技、制造业或零售业领域,开始转向多元化投资领域。
据知情人透露,凯雷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一年投资 10 亿美元,这将会占凯雷集团亚洲投资的30%-50%,届时中国将成为凯雷集团全球的发展中心。
一、入股太平洋保险
尽管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太平洋保险集团仍然保持沉默,凯雷集团联合美国第三大保险公司保德信 4 亿美元入股太平洋人寿 24.9%,早已尘埃落定。
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太平洋保险集团从 2000 年将产险和寿险业务分家开始,为大力发展的寿险业务寻觅了 4 年的战略投资者,最终情定凯雷集团;而对于凯雷集团而言,入股太平洋保险集团不但使其有机会分享中国寿险市场蛋糕,也为其在未来太平洋保险集团海外上市道路上预埋先手,进退自如。
入股太平洋保险集团是凯雷集团对保险业务的第一次投资。此前根据波士顿咨询(BCG)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未来四年内,中国寿险的保费总额将以年复合增长率 20% 的速度增长,到 2008 年将达到 8300 亿元人民币(约 1000 亿美元)。而依照 WTO 规定,保险业向外资开放达到期限的今天,中国潜在的巨大寿险市场显然是国际私募基金巨头凯雷集团不能错过的蛋糕。而太平洋保险集团在产寿分离后,为了早日上市,早已放出风声要引入外资股东,在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的撮合下,寻找能够给寿险业务带来良好公司治理经验的合作伙伴。
据称,太平洋保险集团接触过荷兰国际集团、澳大利亚安宝集团等有着保险业背景的境外投资者,但因为包括股权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先后告吹。凯雷集团正是在 20O3 年,因为交易顾问高盛方面的撮合,和太平洋保险集团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恋爱。
事实上,和凯雷集团相遇时的太平洋保险集团,刚刚经历2002年的增资扩股,募集资金总额达57.34亿元,资金对于太平洋保险集团并不是问题。然而,寿险业务因为此前定下了引入外资股东的既定方针,母公司太平洋保险集团并未为其补充资本金。
然而,在 2004 年举行的“全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讨会”上,保监会却给包括太平洋人寿在内的三家寿险公司打出了“偿付能力不足”的红灯,适时补充资本金问题一下子再次引起关注。
此前,太平洋保险集团和凯雷集团谈判的关键分歧在于,凯雷集团希望直接参股 25%,而不希望看到太平洋保险集团上市后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稀释凯雷集团在太平洋人寿里的股权比例。保监会的红灯无疑加速了太平洋保险集团向凯雷集团的妥协,而对于凯雷集团这样的私募基金来说,只要能够入股太平洋人寿,只要可以加速太平洋保险集团上市步伐,获利并不遥远。很快,又一个外资伙伴美国大财团保德信的引人,为私募基金凯雷集团未来的退出铺好了道路,这无疑成就了中国最大宗私募案。
二、凯雷青睐新媒体
两年前,时任上海电洋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虞锋出差美国,一些商务楼电梯厅液晶电视中播放的精彩画面打动了他。虞锋认为中国从先天上有发展这种优势的条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渴望尽快获得信息:中国城市的高楼多过美国,人口密度也高过美国。”
从美国返回后,虞锋就开始筹划将这种全新的媒体形式移植到中国,注册成立了“上海聚众传媒有限公司”。2003年初虞锋将楼宇液晶电视计划首先在北京付诸实施。短短一年多时间,聚众传媒覆盖全国30多座城市10000幢楼,日覆盖人群2500万人次。
2004年秋,凯雷集团宣布投资聚众传媒,这是凯雷集团设立中国办事处后的第一笔重要投资项目。这笔资金达1500万美元,是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国际性投资。
近日,聚众传媒对外宣布,全球最大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的凯雷集团已决定对聚众传媒追加 2000 万美元投资。聚众传媒再次获得海外风险资金注资,表明聚众传媒海外上市步伐已经加快。
据了解,凯雷集团投资聚众传媒一年来,不仅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而且为聚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各种有利的资源整合。据聚众传媒董事长兼 CEO 虞锋介绍,聚众传媒将加紧收购、兼并同行企业,他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将网络覆盖到 50 个城市、30000 栋目标楼宇,目标人群也将达到每天 5000 万人次。
作为凯雷集团看中的投资对象,虞锋承认,在凯雷集团之前也接触过相当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但和凯雷集团方面由董事总经理祖文萃带领的团队接触后,他发现“凯雷集团不是问我们哪天能上市,而是问我们是否能做得扎实”。
虞锋认为,与其他风险投资机构相比,凯雷集团一方面财大气粗,一方面内部讨论决策流程比较迅速,而且更看重长远战略而不是短期套现,更关心聚众传媒能否成为第一名。“他们的态度是,即使早上市三个月,如果企业不是很好,也没什么意思。”
事实上,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祖文萃已经承认了这一点,“凯雷集团中国战略核心只有两个:一是创业项目,一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项目。凯雷集团不可能投资小公司,我们一定要投资行业里的老大。”
此前一直有传闻称,聚众传媒从去年底就开始筹划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消息在虞锋那里得到了证实。但他说,聚众传媒从未确定上市的具体时间表。“尽管我们已经制定了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但我们目前还是想把公司打造得更加扎实,更加规范。”
据称,目前聚众传媒手头并不缺现金流,因为公司的销售业绩节节攀升,一直处于良好的盈利状态。一旦条件具备,聚众传媒会选择最佳的时机上市。
三、大幕才刚刚开启
事实上,凯雷集团在中国舞台上上演的投资故事还刚刚开幕。曾把携程网送到纳斯达克的凯雷集团这家豪门,正迅速拓展中国业务。
据称,凯雷集团高层近日正对中国市场进行考察。来华的人员包括凯雷集团投资委员会董事长兼主创合伙人威廉·康伟、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人祖文萃、董事总经理兼亚洲联席主管杨向东等。
威廉·康伟承认,在中国办事处成立之前,凯雷集团亚洲区的负责人并不是中国人,他们对中国还不是很了解,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本土创业者的沟通也不很深刻,因而主要是投资在“海归”身上。“做投资最难把握的是对人的判断。”祖文萃说,一旦人出了问题,局势就很难扭转,尤其是在中国这样高速发展、又不成熟的市场上,这一点更加重要。
因此,凯雷集团高层人士表示,现在看来中国最大的机会还是在于本土的创业者,他们对国际市场有相当的认识,非常熟悉并深刻理解本地市场。这些创业者将成为凯雷集团今后重点关注对象。凯雷集团目前正在谈的一家上海网络游戏公司,也属于此列。
对于投资聚众传媒,凯雷集团高层表示有信心。“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亚洲地区投资媒体,中国的媒体也没有向国外资本市场开放,但这种新媒体可以。”祖文萃说。此次巨资投注聚众传媒,正是在其明确的“中国生意经”原则下产生的。威廉·康伟明确指出,“把我们的国际化资源和本土资源结合起来,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凯雷集团有着自己独到的生意经。“凯雷集团的投资仍然以企业的成长性为投资首要准则。我们在中国的战略核心只有两个:创业项目和国企改制项目。”凯雷集团高层如是说。
然而,从携程到聚众传媒,可以看出凯雷集团在中国“捕猎”的范围已经变宽。祖文萃明确表示,中国有两个领域最值得关注:第一是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这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改变也最快的经济因素;其二是国企改制的领域,这是中国 3 至 5 年内非常特殊的一种投资机会,这些企业在业内已经确立了领导地位,只要在基本结构上做一些改变,并把管理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带进去,就非常有投资价值。从凯雷集团最近在中国的动作来看,第一个领域是其重点锁定目标,几个月前凯雷集团重资打造的聚众传媒,正是属于这一类——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
7月5日,凯雷集团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这是该集团继在上海、香港两地成立在华全职办事处后的第三家办事处。对于凯雷集团北京代表处将来的着眼点,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房地产团队负责人JasonH.Lee表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令我们深感鼓舞。凯雷集团北京办事处的开张显示我们将致力于参与北京的城市化与发展。”
不难看出,凯雷集团已经盯上了北京广阔的房地产市场。从凯雷集团近来的频频举动可以看出,凯雷集团在中国捕猎的范围变宽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对凯雷集团的吸引力增强了。凯雷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战略已经从高科技、制造业或零售业领域,开始转向多元化投资领域。
据透露,凯雷集团在中国以年投资增长 10 亿美元的速度为长远发展目标,这将会占凯雷集团亚洲投资的 30%-50%,如果能够实现这个长远目标,中国将是凯雷集团全球的发展中心。
四、凯雷的现实困境
也算是行业中的老大,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凯雷集团的接触至今已经将 1 年多。作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营业收入超过 100 亿元的大型集团,江苏省早在 2002 年就已计划将徐工集团改制。而在凯雷集团和徐工集团的谈判中,凯雷集团首次引入中国的杠杆收购方式在现实中遇到了瓶颈。
杠杆收购的含义就是在收购中用被收购方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以筹集部分资金。对于徐工科技而言,则需凯雷集团以收购的徐工资产和未来收益向银行提供担保,以求融资。
“在中国收购一般需要两年时间,需要很多步骤,融资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罗一表示,很多中资银行对管理层收购或普通收购不是特别熟悉,外资银行由于跨界限制不方便参与,“我们不能坐等法规变化,中国的公司比欧美的发展更快。”
对于以凯雷集团为代表的私募基金来说,收购股权只是开始,只有通过对收购后的企业进行重组,未来转手卖出,才能获得巨大的利益。然而,凯雷集团在收购徐工科技一案时遇到的融资瓶颈正是大多数外资私募基金在中国的现实困境。
“我们希望能买到回程票。”亚太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金柏西表示,私募基金在中国非常希望看到银行能提供更多贷款或者现实解决方案,“做好一个交易,只是完成了旅程的一半,通过我们和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调整,可以给股东以更大回报。然后你需要的是一个退出机制,就像在其他市场上实现的那样。这就是回程的车票。”
罗一解释说,现实的情况是“一个交易谈到了最后,银行可能会退出,不愿意最终提供融资。”而对于中国企业的出资额一般在 8000 万美元到 1 亿美元之间的凯雷集团来说,拖延时间必然会使交易变得复杂。
现实使得包括凯雷集团在内的外国私募基金的目光更集中于高科技企业。罗一表示,投资聚众传媒1500万美元的一个理由,就是它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而凯雷集团完全可以利用其在全球拥有众多控股企业的优势推动其发展。
尽管凯雷集团联合保德信向太平洋保险集团一举投下 4 亿美元巨资,又对助推高科技企业在美上市跃跃欲试,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的合伙人路明仍然对于中国业务的开展表示谨慎,“中国还没有形成收购文化,一切还刚刚起步。”他表示,希望未来的 5 年内会有更多机会出现。
作者:林华
商务部 研究院 《中国外资》 2005年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