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银行集团属下专门促进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投资的机构,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最好的中国自然成为国际金融公司(IFC)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截至2005年6月30日,IFC在中国总投资额达21.74亿美元,投资领域涵盖金融、农业、能源、IT、化工、通讯等行业。这其中,对金融机构的投资最多,占总投资额的26%。
最近又有消息传出,这家世界银行旗下的投资机构将改弦易辙,放弃此前专注于投资中国中小规模银行的战略,转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深入渗透”,改变银行业在其总投资中比重过大的局面。在这其中,中国保险业将成为其最为关注的领域,此外,中国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发展潜力也引起了IFC的浓厚投资兴趣。
一、IFC在中国
国际金融公司(IFC)是世界银行集团下的成员之一,其资本由175个成员共同出资组成,是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项目提供贷款和股本投资的最大多边渠道。作为一个半官方性质的投资机构,IFC的股东身份有其特殊的一面,即他不像一般企业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他的宗旨就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投资,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业务主要包括:为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融资,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以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和咨询。从1956年成立到2003年底,IFC自有账户的承诺投资额已经达到了340多亿美元,并安排了21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投资了140个发展中国家的2825家公司,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1985年在中国成功运作第一个项目到现在IFC进入中国己经有20个年头。在中国加大吸引外资、对外开放的过程中,IFC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开拓和推动的作用。截至2005年6月30日,IFC在中国共投资了80多个项目,包括了金融业、农业、能源业、科技产业、化工业、通讯业等各个领域,并为这些项目提供了高达21.74亿美元的资金,其中,2/3以上的资金为其自有资金,其它部分则主要来自于银团中的其他银行。仅2004年IFC对中国的投资就超过了4亿美元,成为对华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比2003年的投资增长了近一倍,中国也因此成为2004年财政年度,IFC投资最多的国家。
作为对中国投资战略中的五大整体,发展目标之一,IFC在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到目前为止,IFC投资到金融领域的资金已经占了其总投资的26%上,尤其是随着中国金融领域对外资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IFC对中国的金融业已经进行了全方位的介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处处都留下了IFC的痕迹。
二、参股中国银行业
自1999年起,IFC 以每年一个的速度在中国银行业摘“苹果”,最新的一个“苹果”是北京市商业银行,今年3月,IFC 以 4.47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北京市商业银行 5% 股份。
早在 1999 年12月,IFC 即以 2200 万美元入股上海银行 5% 股权,2002 年又增持上海银行 2% 股权。2001 年,IFC 与南京市商业银行签订投资协议,以 2700 万美元的代价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 15% 股份。2003 年 10 月,IFC 以 2350 万美元的代价从东方集团手中购得民生银行 1.08% 的股权。2003 年 12 月,IFC与兴业银行签订投资入股协议,认购 1.5996,亿股,占兴业银行总股本比例为 4%。2004 年 11 月,IFC 把首期参股资金汇入了西安市商业银行的账户,持有西安市商业银行 25% 股权。
负责 IFC 全球所有新投资项目的副总裁 AssaadJabre 曾公开评价过该公司在中国银行业的投资成绩:“IFC 在(中国)银行领域里的投资并不仅仅是为这些银行带来新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为他们引进其他的外资伙伴。IFC 望和这些银行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向其他的技投者证明了在中国投资银行业是可行的。”
作为世界银行集团的私营投资部门 IFC 可以说是声誉卓著。据介绍,通常公司每投资1美元便能带来其他投资者和债权人 5 美元的投资,由国际金融公司参与的项目通常能增强各方如外国投资者、当地合作伙伴、其他债权人和政府机构的信心。
的确,IFC 在帮助中国本土金融业提升经营水平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政府对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满意的。通过参股商业银行,IFC 努力使这些银行变成现代化的高效运转的金融机构,吸引更多外资机构的加入。例如,IFC 投资上海银行的项目非常成功,吸引其他机构投资者也相继进入,包括汇丰银行等。
虽然,IFC 曾表示其策略是借助股权收购,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公司治理和其他改革。但结合 IFC 近年来国际投资的良好收益,特别是 2003 年度较上年经营收入增加 2 倍的高额投资回报来看,IFC 除了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公司治理之外,分享中国金融“蛋糕”恐怕也是其大于笔,投资的深层原因。
作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倡导者和先行军,IFC 之所以一直“重仓”中国的中小规模银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资本实力有限,无法对中国的国有大银行施加战略性影响,而通过对中小银行的投资,IFC 感觉自己的确为它们的改革和决策施加了有效的影响,这正是 IFC 投资的初始目的。况且尽管目前中国几大国有银行陆续开始股改工作,但投资国有银行并不符合IFC 的宗旨,因为他们坚持投资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国有银行的改革中IFC最有可能的也只是扮演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
三、转向非银领域
在近期汇丰参股交通银行、美洲银行巨资参股中国建设银行,搅起外资投资中国银行业热潮的时候,已经陆续入股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中小规模银行的,IFC 却似乎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审美疲劳”,决定放弃此前专注于投资中国中小规模银行的战略。
“IFC,在金融领域短时间内将不会再投资银行业,未来的投资重点将转向保险、证券、基金以及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非银业务领域。”在 7 月 14 日举行的“公司治理与投资论坛”上,IFC 东亚太平洋局副局长兼中蒙区首席代表冯桂婷再次阐释了 IFC 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思路。
实际上,尽管 IFC 的中国攻略还未 进行大张旗鼓的变动,但其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扩张已经悄然开始。近几年来 IFC 和世界银行一直在与中国的证监会合作,努力完善证券业的公司治理措施,并对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进行培训。根据 IFC 的“亚洲金融”报告,其实早在 1999 年,IFC 就已经开始涉足中国证券市场,对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一笔战略投资,其后,IFC 又对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惠泽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股权投资。
尽管目前中国的证券公司普遍亏损,但从长远看,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公司融资的最重要的外部市场,作为中介的证券公司一定能重新崛起。IFC 希望能够首先以较大股份参股一家证券公司,然后使这家公司成为行业的榜样,再通过复制这种成功的经验,参股更多的证券公司。
而在保险领域,IFC 也已经颇有建树。早在 2000 年 8 月底,IFC 就和苏黎世保险公司、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等外资机构一道向新华人寿招募了 24.9% 股份,使之成为中国首家向外资招股的保险机构;而在 2003 年底,IFC 又出资 6000 万美元投资了中国再保险旗下尚处于筹备进程中的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公司,帮助中国人寿再保险基本完成了引资募股,增强了中国再保险的声誉,从而大大推动了其上市的进程。
据 IFC 有关负责人透露,IFC 下一步还准备参股一些经营财险和寿险的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而泰康和新华保险公司,被认为是 IFC 最有可能参股的保险公司,因为这些保险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分散,公司治理的水平和经营的业绩都不错。
在 IFC 公开的资料中,对于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投资重点有这样的描述:“中国对金融行业的开放将为国际金融公司进一步支持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私营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由于投资证券公司在国家法律方面的障碍比较大,IFC 目前将会把其在中国非银金融机构的投资重点瞄向保险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 IFC 对中国的基金业也有所涉及。 2004 年 4 月 IFC 投资 5000 万美元参股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投资基金“长江中国”,IFC 投资该基金目的是为了引进一种新的解决不良资产的技术,以促进中国处置不良资产的进程,而参与这家基金也标志着 IFC 致力于帮助解决中国不良资产问题的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IFC 还希望成立合资基金,以便能直接投资于股市。
在非银领域,IFC 所涉足的领域也许远远比人们想象的宽阔。
2005 年 3 月,IFC 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了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申请,这也是目 前最早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金融机构,据悉其第一期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将达到 10 亿元人民币左右。2004 年 10 月 IFC 成为首批获准在中国从事发行人民币长期债券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冯桂婷表示,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以政府发行的国债为基准,IFC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自己的人民币债券,可为中国的债市再建立一个基准,从而推动中国债市的发展。“IFC 最终希望债市能够成为众多企业融资的一个渠道,通过推出一些新的工具品种,使其他一些基金包括养老基金等,能在债市上投资一些长期产品。
在房地产金融方面,IFC 去年在中国按揭市场进行了首笔战略投资,对上海安家集团投资 200 万美元,并表示如果今后中国出现了活跃的按揭担保证券市场,IFC 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现在,IFC 和安家集团正在探讨把按揭贷款做成一个资产池,并把这个资产池里的按揭贷款做成 ABS(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项目。
作者: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