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1、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商流概念: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商物分离概念:在合理的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物流的分类有哪些?
答:(一)按照作用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二)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三)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3、简述企业物流结构?
答:(一)企业物流水平结构:根据物流活动繁盛先后次序,可将其分为四部分: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废弃物物流;(二)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物流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4、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培植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关于物流定义的说明: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5、物流定义的说明
6、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的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物流科学的性质:1。物流科学是综合性交叉学科;2。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3.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第二章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2-1物流系统及其存在的制约关系有哪些?
答: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2-2物流系统的模式是什么:
答:输入、输出、处理、限制、反馈等功能。
2-3物流系统化目标: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应化、库存控制。
2-4物流系统分析特点:系统分析是以系统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最优策略为重点,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给予决策者以价值判断以求有利的决策。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过程。
2-5运输的主要方式及特点:1铁路运输:陆地长距离的主要方式不受运输条件影响,可重载高速运行及运输单位大;2公路运输:空间时间自由,不受线路停车站约束,门对门直达输送,包装可以简化货物损伤、丢失和误送的可能性很小;3水路运输:在大批量和远距离的运输中价格便宜,可以运送超大型和超重物;4航空运输:速度快,时间短货物损失少,适合保鲜物品输送,运输费用高;5管道运输:维修费便宜,输送大量物资不费人力运输成本低占地少、安全事故少公害少,运输地点输送对象有局限性。
2-6运输合理化途径:1运输网络合理配置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3提高运行效率4推进共用运输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2-7仓库应具有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功能2调节供需功能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4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
2-8仓储合理化的方法:1实行BC管理:类物品应在不发生缺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库存,实行小批量订货,每月盘点;C类则可制定安全库存水平,进行一般管理订货批量大,年终盘点;对B类则在两者之间,半年盘点一次;2科学的库存管理控制:降低采购费和够入价等综合成本;b减少流动资金,降低盘点资产;c提高服务水平、防止缺货;3应用预测技术;
2-8装卸搬运的概念: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捡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2-9装卸搬运意义:1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2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3装卸搬运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
2-10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1省力化原则: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坡、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2消除无效搬运3提高搬运活性4合理利用机械5连续化原则6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7集装单元化原则8人格化原则9提高综合效果。
2-11包装的概念及其合理化方法。
答: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是生产物流的终点,也是社会物流的起点。
包装合理化方法:1)包装的轻薄化;2)包装的单纯化;3)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4)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5)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6)有利于环保。
2-12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答: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地总称。
流通加工地目的有:1)方便运输;2)方便用户;3)便于综合利用。
2-13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捡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者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3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4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运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2-14配送的种类?
答:一、按配送组织者分:1)企业内部配送;2)企业之间地配送;3)企业对消费者地配送。
二、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1)定时配送;2)准时制物流配送;3)定量配送;4)定时、定路线配送;5共同配送。
2-15配送中心的功能:集货、储存、分货和配货;物流信息定义: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16物流信息的特点:1分布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和应用在时间、地点上也各不相同;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信息的的价值衰减速度快,这对信息管理的及时性要求就比较高;3物流信息种类多,不仅本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不同种类的信息,而且由于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密切相关,因而还必须收集这些物流系统外的有关信息这就使物流信息的分类、研究、筛选等工作的难度增加;
2-17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2信息的存储3信息的传播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输出。
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按垂直方向: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水平方面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呈金字塔形。
第三章:物流成本、服务与标准化
3-1物流成本构成: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设备、设施费用;2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设备和设施费用;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3-2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3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3-3物流服务对企业的意义:是企业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服务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3-4物流服务的特性:1从属性2即时性3移动性和分散性4需求波动性5可替代性。
3-5物流服务质量指标:1服务质量指标2仓库管理质量指标3运输环节服务质量指标。
3-6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物流服务质量与成本是一种彼长此消的关系,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成本就会上升,可以说两者间的关系适用收益递减规律。
3-7确定物流服务水准的步骤:1对顾客服务进行市场调查2顾客服务水平的确定3标准费用的感应性实验4根据顾客服务水准实施物流服务5反馈体系的建立物。
3-8流标准化的概念:是指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3-9物流标准化作用: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各个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的需要;2物流标准化是进行科学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3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
3-10物流标准化的种类:1物流技术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400MM;2工作标准3作业标准;
3-11包装标准内容:1包装基础标准2包装材料标准3包装容器标准4包装技术标准5产品包装标准6相关标准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概念:
3-12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依据物流系统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了满足物流顾客的服务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标准,运用经济办法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过程。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3-13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1全员参与;2全程控制;3全面管理;4整体发展;
3-14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主要内容:1商品质量保证及改善2物流服务质量3物流工作质量4物流工程质量。
3-15实现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途径是什么?
答:一、树立现代企业物流整体质量管理思想:1真正形成物流整体质量管理思想2认真做好物流服务过程的整体质量管理3整体考核现代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4同时提高现代企业内部物流服务质量和外部物流服务质量;二、建立有效的物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1计量顾客对物流质量的期望2强调信息质量3实时监控物流质量状况;三、加强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计量、评估体系,切实消除现代企业物流过程的差错 2积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3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第四章:第三方物流
4-1第三方物流概念: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称合同制物流。
4-2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的物流委托的异同:传统对外委托形态只是将企业物流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是物流作业活动,如货物运输、货物保管交由外部的物流企业去做,而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物流管理活动以及一部分企业内物流活动仍然保留在本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一定要有物流作业能力,也就是说可以没有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不直接从事运输、保管等作业活动,只是负责物流系统设计并对物流系统运营承担责任;
4-3物流服务商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经营管理机构2能独立签发物流服务单证3具有与经营能力相适应的自由资金4具有承担物流服务合同义务的能力物流服务商的经营方式:1企业独立经营型2大企业联营型3代理方式。
4-4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分类:从资源方面分:1自主发展模式2合作发展模式;从发展方向上分: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纵向功能多样化、横向经营规模化,可以同时采取两种模式。
4-5第三方物流与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答: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有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选择3PL要慎重。
1)物流对企业成功地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地管理能力。2)企业对物流控制能力的要求;3)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4)企业规模和实力;5)物流系统总成本;6)费用+顾客服务费用;7)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8)自身拥有资产和非自拥资产3PL的选择。
4-6 TPL的服务项目与内容?
答:1)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通过对真个供应链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3)集成了管理咨询和3PL服务商的能力。
第五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
5-1物流技术及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答:P134
5-2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原则。
答: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原则;2)物流系统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3)选用物流工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原则;4)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5)充分利用空间;6)减少人力搬运。
5-3 装卸搬运技术装备的作用、类型和应用特点。P137
5-4仓储技术装备分类与特点,P151
5-5货架的作用与种类P152
5-6堆垛起重机的类型与工作特点 P154
5-7自动分拣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基本技术要求,分拣机的类型P157
5-8自动仓储系统(AS/RS)的概念与分类,P162
5-9自动仓储系统的优点P162
5-10集装单元化的概念、特点与原则P164
5-11集装箱的概念和分类,托盘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5-12包装的功能与分类,包装技术装备的作用 P172
第六章SCM
6-1供应链的概念: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6-2供应链管理概念(SCM):是一项运用网际网络的整体解决方案,目的在于把产品从供应商即时有效地运送给制造商与最终客户,将物流配送、库存管理、订单处理等资讯进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其功能在于降低库存、保持产品有效期、降低物流成本以及提高服务品质。
供应链涉及的内容: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
6-3供应链管理的模式选择:1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2以零售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3以3PL(继承物流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价值:1减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2提高效率,快速反应,加快资金周转;
6-4供应链管理实施原则:1抓住SCM管理本质: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是引发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根源;2要循序渐进:这些因素是累积并相互交叉的,问题并非仅仅是简单叠加;3循序渐进起作用;
6-5牛鞭效应概念:指沿着供应链向上游移动,需求变动程度不断增大的现象由于各级需求变化的不断放大,导致了安全库存沿供应链向上游增大而累积了大量超过市场需求的库存。控制牛鞭效应对大幅度减少库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6-6控制途径:1不用上一级的订单来估计需求变化,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市场需求信息提供给供应链的各级,使各级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订单的大小和安全库存;2削减供应链的级数,使得牛鞭很短以至牛鞭效应不明显; 3采用卖方管理的库存,从根本上消除牛鞭效应。
6-7供应链运作绩效的评价体系:1用于改进企业的供应链效率2评估管理创新和企业信息化项目3用于监测企业供应链运作。
6-8供应链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1产销率指标2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3产需率指标4供应链产品出产循环期或节拍指标5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6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成本指标7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第七章 国际物流
7-1国际物流含义: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际物流特点:1物流渠道长、物流环节多2物流环境的复杂性3国际物流中的标准化要求较高:拖盘:1000*1200毫米;4国际物流中风险性: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5国际物流的多种运输方式组合: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由这些运输手段组合而成的国际综合运输方式等;
7-2国际物流的种类:1根据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分类2根据商品流动的关税区域分类3根据跨国运送的商品特性分类:军火物流、国际商品物流、国际邮品物流、国际捐助物流、救助物质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废弃物物流;根据运营企业区分: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物代理、无船承运人、报关行、国际物流公司、仓储和配送公司等。
7-3有关商品检验知识: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保关业务知识:1987年7月1日海关法;装货24小时申报;进境14天内申报;到岸价格包括货价、运费、保险费及其他劳务费;少漏征税可在放行一年内补税,3年内追缴,一年内要求退还;
保税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管的特定地区和仓库保税区可分为:1指定保税区2保税货桟3保税仓库:自有经营权、公共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4保税工厂5保税展厅。
7-4国际货运代理:1租船定舱代理2货物报关代理3转运及理货代理4储存代理5集装箱代理6多式联运代理。
7-5国际货运中主要联运方式:1海上/航空2航空/公路3铁路/公路/内河或者海上/铁路/内河4微型陆桥5陆桥理货的概念:理货是随着水上运输的出现产生的,理货是指:船方或货主根据运输合同在装运港和卸货港收受和交付商品时,委托港口的理货机构代理完成的在港口对商品进行记数、检查商品残损、指导装舱积载、制作有关单证等工作。
7-6理货的工作内容:1理货单证2分票和理数3理残4绘制实际商品积载图5签证和批注6复查和查询 。
《物流管理》
第一章 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
1-1物流调研:通常指物流市场调查研究, 包括物流供需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物流供需预测以及综合分析研究等内容。
按研究目的分:1。物流市场需求调研;2。物流供应调研按研究对象分:1生产资料物流调研;2生活资料物流调研。
按研究品种分:1。单一品种物流调研;2。综合品种调研。
按物流业务分:1。专业物流业务调研;2。综合物流调研。
调研步骤:1。物流实际调查阶段2。资料整理分析阶段3。实际发展预测阶段4。综合分析处理阶段。
1-2调查整理目的和原理:是把分散在许多人手中的资料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全面的、可靠的、空间时间序列数据资料,为预测和经营提供数据支持。
1-3物流调查报告目的:1。作为物流调查阶段的结束,最终要形成一个物流调查报告,对调查活动过程以及对调查数据分析整理的过程及其工作成果进行汇报,提供领导参考;2。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进行系统化,逻辑化整理,形成系统化的有价值的成果。
1-4物流调查报告内容:1调查项目的产生和项目过程概况;2调查过程;3调查结果;4分析建议;5其他说明;6附录。
1-5物流市场预测方法:1。判断分析预测法;2。时间序列预测法3。因果关系分析预测法4。灰色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指数法和趋势法调研。
1-6综合分析方法:按研究内容和时间性质分:空间结构分析、时间结构分析和空间时间结构分析。
第二章 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
2-1企业采购的概念
答:是指通过商品交换和物流手段从资源市场取得资源的过程。
2-2企业采购战略的概念和分类
答:是指企业采购所采用的带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基本运作方案。
采购战略的分类:P37
2-3进货管理及其基本原则 答:P43
2-4企业供应商分类:1。按供应商重要性质分:伙伴型供应商;优先型供应商;重点型供应商;商业型供应商;2。按80/20规则分类:通常数量80%的采购物品占采购物品20%的价值,而其余数量20%的物品则占采购物品80%的价值;3。按供应商规模品种分类:供应商规模为纵坐标、经营品种为横坐标供应商关系分类: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型、联盟型、纵向继承型。
2-5供应商评选目标:1。获得符合企业总体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产品和服务;2。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产品及最及时的供应;3。力争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和服务4。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开发有潜质的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5。维护和发展良好的、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
2-6供应商评选操作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2。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3。建立供应商评选标准;4。建立供应商评选小组;5。供应商参与;6。评选供应商;7。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2-7供应商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1供应商绩效管理必须持续进行,要定期检查目标达成的程度;2。要从供应商和企业自身各自的整体运作方面来进行评估,确立整体的目标;3。供应商绩效总会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到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不能仅仅衡量绩效供应商绩效管理。
2-8评价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支持配合指标;
2-9控制采购的基础工作:1。加强采购人员素质管理;2。适当提高采购人员工资待遇;3。建立健全采购规章制度,设立奖惩激励机制;4。搞好首单采购、创造好的基础环境;销售物流:又叫分销物流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具体是指将产品从下生产线开始,经过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运输、配送,一直到最后送到用户手中的整个过程。
供应商的激励机制:1价格激励;2订单激励;3商誉激励;4信息激励;5淘汰激励;6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7组织激励。
第三章 销售物流管理
3-1销售物流内容:产品包装、产品储存、货物运输、货物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分销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货品管理、物流网点内部物流管理;
3-2销售物流管理环节:1。计划和规划、策划:a调查实际b弄清问题c制定目标d形成方案e制定政策; 2。组织和指挥;3。协调和控制。
3-3销售合理化的途径:1。商物分离2。输送与配送相结合的体制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与它所有的物流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具体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4 销售物流战略:1自办分销物流战略;2 外包物流战略;3配送物流战略;4第三方物流战略 5 JIT送货战略;6 VMI送货战略;7无库存分销战略。(详情需看书本)
3-5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环节和方式:实力环节、形象环节、促动环节、控制环节;
第四章 物流信息管理
第五章
4-1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与类型:1电子邮件系统2办公自动化系统3工资系统4人事档案管理系统5固定资产管理系统6财务管理系统7进、销、存管理系统8生产制造管理系统9企业资源管理系统10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1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12物流管理系统13供应链管理系统14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功能部分见书本)
4-2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1。主机/终端模式2。服务器/客户机模式3。浏览器模式。
4-3物流管理软件及其主要功能:
一、货代管理软件:1空运管理2海运管理;
二、仓储管理软件:1。货物储存物理条件2。进出库程序3。单据流程4。货物登记和统计报表5。盘点程序6。货物报废审批程序及处理办法7。发货制度如:先进先出FIFO或后进先出LIFO;8。新鲜度管理办法9。仓库人员的设定、职位描述及考核标准;
三、运输管理软件:1资源管理2。客户委托外包管理4。运输调度5。费用控制;
四、定单管理;
五、结算管理;
六、财务管理:1。总帐管理2。应收帐款管理3。应付帐款管理4。财务预算管理5。固定资产管理6。财务分析管理7客户化财务报表。
4-4物流信息采集方式:1人工操作;2数据交换
4-5物流信息采集设备:1条码打印机;2条形码采集设备;3电子标签;4 RFID;5 GPS/GIS,GSM/GIS
第五章 运输管理
5-1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比较:1送达速度2。运输工具的容量及线路的运输能力3运输成本4经济里程。
运输结点概念:运输系统网络中,连接运输线路的结节之处称为结点或节点结点的主要功能:1。运输结点具有衔接功能2。运输结点具有信息功能3。运输结点具有管理功能。
5-2集装箱多式联运基本条件:1。拥有网络化的集装箱货运站,以便于货物集散并与海关、商检等检查、检疫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建立便捷联系;2。拥有国内外的联运网点,以便于分承运人完成分段委托区段的运输,同时提供货运信息、签发运输单据以及完成货物交接等工作;3。实行单一的多式联运费率;4。具有比较完善的多式联运组织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其结果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5-3集装箱多式联运基本特点:1。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多式联运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门到门运输,在运输途中不需要换箱、装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及换装可能带来的货物损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质量;2。多式联运适用于水陆、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由于在国际贸易中85%左右货物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所以海运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占主导地位;3。多式联运采用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统一理赔、全程负责的运输业务方法;
5-4综合运输体系概念:是对单一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同意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5-5综合运输体系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2。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5-6运输管理的基本内容:1。运输市场的宏观管理;2。运输市场微观管理:a发送管理b运输安全管理c接运管理d中转管理。
5-7运输管理基本原则:1及时、2准确、3经济、4安全。
5-8物流运输增值具体体现:增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品种效用、批量效用、信息效用、风险效用和信用效用。
5-9运输服务的特征:1。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3。服务具有不可存储性;4。服务是不包括所有权转让的特殊形式的交易活动。
5-10运输质量事故的含义和分类:货物在从运方交给承运方起,至承运方将货物交收货单位签证止的承运责任期内,发生货物丢失、缺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工作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等,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等现象。例如《汽车运输质量管理办法》分类:重大事故3000元以上、大事故3000-500元、一般事故500-50元、小事故50-20元;运输质量事故一般应由货运经营者自行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5-11运输质量事故赔偿步骤:1赔偿提出;2赔偿规定;3赔偿支付;不得扣货或拒付运费来冲抵。
5-12运输成本的构成:基础设施成本、运转设备成本、营运成本、作业成本。运输价格构成:运输成本、税金和利润三部分。
5-13运输成本定价原则:1以运输价值为基础的原则;2反映供需关系变化的原则;3比价关系合理性原则;4政策原则;
5-14运输企业经营效果评价内容:1资产及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分析;2成本、质量控制能力分析;3市场开拓、发展后劲能力分析;4。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贡献分析。
运输企业经营效果评价方法:1经营比率直方图分析法;2。盈亏平衡分析法。
第六章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6-1仓储规划的内容:一、物资保管场所的分配:1物资保管区的划分2库房、物料棚和货场的选择3库房各层的使用分配4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物资品种;二、保管场所的布置:1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2。保管场所的空间布置3物资堆垛设计(需看详细内容)。
6-2物资储存计划的内容:1物资出入库计划2物资储存保管计划3物资维护保养计划4设备维修计划6物资供应计划7劳动工资计划8财务计划9职工培训计划。
6-3物资储存占用面积:我国一般库房和物料棚的面积利用率以70%-80%为宜库房面积使用率=库房有效面积/库房使用面积;库房有效容积=库房有效面积*堆码有效高度。
6-4仓容物资储存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单位面积允许合理储存物资的最高数量标准储存定额是确定储存能力的依据,也是编制储存计划的基础。受制约因素:物资本身的性能、特点、形状、体积、重量;地坪承载能力;堆码形式;库房的有效高度;储存作业的技术设备条件;Ni=qi/Si 物资吞吐能力:1机械设备的作业能力 A间歇式装卸设备日作业能力;b连续式装卸设备日作业能力; C气力输送机的日作业能力;d汽车运输能力;2作业有效率;3物资吞吐量(计算方法看书).
6-5仓储作业流程图:1入库:入库商品的数据输入,入库厂商、车次调度,入库商品装卸计划,入库商品检验,商品搬移上架所使用的搬运工具及人力规划货位批示与管理;2:储存:货位调整、搬运库存数量清点、库存跟踪和货物维护等;3出库:核对出库凭证、备料、复核和点交货物;
6-6货物入库管理:1货物接运:码头提货、铁路专用线接车、仓库自行提货、库内接货;2验收:核对证件、购买订单核对、实物检验;3入库登记。
6-7库存成本的构成:1订货费2保管费3缺货费4补货费5进货费与购买费6总费用。
6-8库存品种与数量管理:1。物资编码;2。ABC管理;3。四象限技。
6-9库存控制方法:一、定量订货法:1确定订货点2确定订货批量3经济订货批量EOQ;二、定期订货法:1确定订货周期2确定最高库存量3确定订货量4实施(书上有事例)配送功能要素:集货、分拣、配货、配装、送货;配送车辆选择和车辆调度(节约法) :
第七章 配送管理
7-1配送功能要素:1集货;2分拣;3配货;4配装;5送货。
7-2配送路线选择和车辆调度——节约法
7-3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1进货2搬运装卸3储存4订单处理5分拣作业6补货7配货8送货。
一、进货作业:1掌握货物到达日期、品种、数量;2准确预测送货车到达日程;3配合停泊信息协调进出货交通问题;4计划好货车停车位置;5预先计划临时存放位置;二、订单处理:订单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三、拣货作业:1拣货资料的形成2行走或搬运3拣货4分类集中;
四、补货作业:1补货方式:整箱补货、托盘补货、货架之间补货;2补货流程3补货时机:批组补货、定时补货、随机补货;4补货方式应用;
五、配货作业;六、送货作业:1划分基本送货区域2车辆配载3暂定送货先后顺序4车辆安排5选择送货线路6确定最终的送货顺序7完成车辆积载:明确订单内容、了解货物性质、明确具体送货地点、适当选择配送车辆、选择最优的配送线路、充分考虑各作业点的装卸货时间;
7-4配送增值服务基本内容:集货、分捡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自动补货、配料、消费品二级包装方案、挂价签,再包装、标签印刷、产品标识等。 1以顾客为中心的增值服务2以促销为核心的增值服务3以制造为核心的增值服务4以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的功能:1增加便利性2加快反映速度3降低物流成本4业务延伸。
第八章 物流网络系统
8-1物流网络构建原则:1按经济区域建立网络2以城市为中心布局网络3要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网络 4同时设置物流信息系统网络。
8-2物流节点的功能: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管理功能。
8-3物流节点种类:1物流集货中心2物流分货中心3配送中心4物流运转中心5物流仓储中心6物流加工中心。
8-4物流中心概念:广义的物流中心包括港湾、货运站、运输仓库业者、公共流通商品集散中心、企业自身拥有的物流设施等;狭义物流中心排除了铁路货运站、港湾设施、机场设施和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部分专指为有效地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狭义物流中心概念侧重是物流管理效能和行为。
8-5物流中心中种类:按功能差异分:集货中心、分货中心、配送中心、运转中心、储调中心和加工中心。
8-6物流中心布局形式:1辐射型物流中心2吸收型物流中心3聚集型物流中心4扇型物流中心。
8-7物流中心功能: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装卸搬运功能4包装功能5流通加工功能6流通信息处理功能。
第九章 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
9-1设计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1厂址选择2布置设计3物料搬运系统设计4建筑设计5公用工程设计6信息网络设计。
9-2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1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2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3合理用地;4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震与防噪声;5利用气候等的自然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地址条件,考虑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注意美学效果;考虑建筑施工的便利条件。
9-3系统布置SLP模式(程序):1准备原始资料;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修正;7方案评价与择优。
9-4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1产品P;2产量Q;3生产线路R;4辅助服务部门S;5时间T。
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2工艺过程图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1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决定因素及相互关系等级的划分:等级:AEIOUX;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2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的建立步骤3示例。
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中的基本流动模式:1。直线形;2。L形;3。U形;4。环形;5。S形。
9-5综合指标优缺点比较法:在确定评价因素以后,应分别对各布置方案分类列举出优点和缺点,并加以比较最终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可行或者不可行,供决策者参考。
9-6综合指标加权因素比较法:1适应性及通用性2物流效率3物料运输效率4储存效率5场地利用率6辅助部门的综合效率7工作环境及员工满意程度8安全管理9产品质量10设备利用率11与企业长远规划相协调的程度12其他。
9-7AS/RS总体物流模式:从自动化仓库的整体物流流向上看,可以划分为同端(U型)出入式、直线型、旁流型(L型)和多层同端式。
9-8出入库布局模式:1叉车出入库台方式2连续输送机方式3。AGV方式4穿梭车(有轨小车)方式。
第十章 仓库规划与设计
10-1仓库面积的概念:一般指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在工业中则指储存各种生产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机具和半成品、产品的场所。
10-2仓库面积的计算方法:1荷重计算法:S=Q*T/T0*q*A;2堆垛计算法:面积利用系数数值选取:A货架为0.25~0.30;B堆存为0.45~0.6;C托盘堆存为0.4~0.5;D混合储存为0.35~0.40 。
10-3仓库总平面布置原则:1仓库应位于服务中心,或靠近主要服务部门2仓库应靠近铁路、公路或码头,并设站台以便装卸3性质相同的仓库应尽量合并组建较大的单层仓库、多层仓库、高架仓库,以充分利用装卸设备和节约用地4应满足防火及环保卫生要求,以保证生产安全。
仓库通道宽度的确定:设计需要考虑托盘尺寸、货物单元尺寸、搬运车辆型号及其转弯半径的大小等参数。同时与货物堆存方式、车辆通行方式有关;通道宽度根据物料的周转量,物料的外形尺寸和库内通行的运输设备来确定的。
仓库常用建筑结构及特点:325页。仓库地面要求:328页。仓库站台参数:329页。
多层仓库平面布置特点:1多层仓库最大占地面积、防火隔间面积、层数,根据储存物品类别和建筑耐火等级遵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确定;2一层多层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300M2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小于100M2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3多层仓库建筑高度超过24M时,应按高层库房处理;4多层库房物料分布原则:上轻下重,周转快的物料分布在低层。房间垂直运输设备可采用载货电梯、升降机、电葫芦;5仓库建筑可分为单跨或多跨,当设有地下室时,地下室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2M;6楼板荷重控制在2t/M2左右为宜。
10-4自动化仓库的概念:自动化仓库也称高架仓库,一般指采用几层、十几层高的货架储存货物,并且用专门的仓储作业设备进行货物出库或者入库作业的仓库。由于这类仓库能充分利用空间进储存,故形象称为自动化仓库。
10-5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1建筑物2货架3理货区4管理区5堆垛机械6配套机械。
10-6自动化仓库的分类:1按照建筑形式分:整体式在12M以上、分离式在12米以下也有15~20米的;2按仓库高度分类:高层大于12米、中层5~12米、低层小于5米;3按货架的形式分:单元货格式货架仓库、贯通式货架仓库、旋转式货架仓库、移动式货架仓库;4按仓库的作业方式分类:单元式仓库、拣选式仓库。
10-7自动化仓库的优点:1自动化仓库能大幅度地增加仓库高度,充分利用仓库面积与空间,减少占地面积;2便于实现仓库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出、入库效率,能方便地纳入整个企业的物流系统,使企业物流更为合理化;3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借助于计算机管理能有效地利用仓库储存能力,便于清点盘货,合理减少库存,节约流动资金;4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的实现先入先出的出入库原则,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5采用自动化技术后,自动化仓库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要求;
10-8自动化仓库的物流模式:同端出入式、贯通式、旁流式。 高架区布置:堆垛机布置分三种:直线式、U型轨道式、转轨车式;
第十一章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
11-1物流成本的隐含性:“物流成本冰山说”:人们对物流成本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1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2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各物流环节中以哪几种环节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问题;3选择哪几种费用列入物流成本中问题;
11-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1物流成本管理系统:A物流成本核算层B物流成本管理层C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2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主要内容:A以物流成本的形成阶段作为控制对象B以物流服务的不同功能来作为成本控制对象C以物流成本不同项目作为物流成本控制对象。
11-3物流成本综合管理与控制:就是将物流成本管理系统与日常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物流系统的循环。通过一次次循环、计算、评价,使整个物流系统在不断的优化,最终找出其总成本最低的最佳方案。
11-4物流成本核算对象:1以某种物流功能为对象2以某一物流部门为对象3以某一服务客户作为核算对象4以某一产品为对象5以企业生产的某一过程为对象6以某一物流成本项目为对象7以某一地区为对象,计算在该地区组织供应和销售所花费的物流成本,据此可进一步了解各个地区的物流费用开支情况,以便进行重点管理;8以某一物流设备和工具为对象9以企业全部物流活动为对象进行计算,确定企业为组织物流活动所花费的全部物流成本支出。
11-5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1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A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B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计算C物流成本二级帐户核算形式;2统计方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11-6物流成本性态分析:1变动成本2固定成本3混合成本及其分解。
11-7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1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CVP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2物流系统的本量利分析物流成本预算的作用:1预测成本未来2建立成本目标3业绩评价与成本控制物流成本预算编制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内容相似。
11-8物流成本弹性预算的概念:是指在编制费用预算时,预先估计到计划期内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费用水平的一种预算。由于这种预算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本身具有弹性,因此称为弹性预算。
11-9物流责任会计的内容:1事前编制责任预算或责任成本预算2事中进行日常控制和核算3事后进行业绩考核物流责任中心的概念: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着规定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内部物流单位。物流责任中心分类:物流成本中心、物流利润中心、物流投资中心。
11-10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的原则:1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2局部控制与整体控制相结合的原则3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4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5专业控制与全员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11-11物流成本日常控制方法(形式):1是以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为控制对象2是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物流功能作为控制对象,也就是通过对构成物流活动的各项功能进行技术改善和有效管理,从而减低其所消耗的物流成本费用。3按照各责任中心、各成本发生项目等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