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浙煤电公司打破行业和区域界限,延长煤炭产业链,推动资源能源优势互补。
今年是淮浙煤电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初,该公司所属凤台电厂发电超过166亿千瓦时,全部输送到浙江。按照浙江省1度电创造9.24元的GDP估算,相当于创造了1500多亿元的GDP。此外,凤台电厂0.408元/度的电价比浙江省统调燃煤机组标杆电价低近5分钱,累计让用电户少掏了8个多亿。
淮浙煤电有限公司是皖、浙两省打破体制壁垒、行业壁垒,突破区域界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大型能源战略合作项目,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50%,按照煤电一体化的模式共同投资组建。工程规划同步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4×600MW的大型坑口电站凤台电厂和一对设计年产能600万吨煤炭的顾北煤矿,所发电量全部输送浙江。其中,凤台电厂一期工程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08年投产发电,顾北煤矿2008年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超产目标。
2009年,淮浙煤电公司原煤产量完成年计划的105%,发电66.8亿千瓦时,相当于浙江省外来电量的15.4%和全社会用电量的2.7%,为缓解该省“电荒”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期以来,我国煤电两大行业各自为政,壁垒森严,相互博弈大大增加了内耗。“缺煤之忧、运力之忧、市场之忧”成为煤电行业壁垒结出的“苦果”。淮浙煤电公司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实行煤电一体化,调出了一片新天地。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煤电一体化的原则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该公司充分利用了淮南矿业集团拥有的煤炭资源及采选、瓦斯治理、安全管理等优势,浙江能源集团拥有的发电专业人才、管理、资本等优势,发展成果惠及合作双方。对煤炭产地淮南方来说,通过煤电一体化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浙江电力市场和收益,不受煤炭市场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和煤炭运输能力的限制;同时,延长产业链,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可以解决当地社会就业和获得较高税收。对电力需求大省浙江方来说,变输煤为输电,既解决了每年数百万吨电煤的运输难问题,又直接获得了便宜的电力电量,还可以减轻节能减排的压力,真正实现了1+1>2的放大效应,解决了“缺煤之忧、运力之忧、市场之忧和煤电行业壁垒之忧”。
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全国火电机组几乎全面亏损,而淮浙煤电公司实现了利润6.08亿元,煤电一体化的体制优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凤台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13.8克/千瓦时,比预算低7.2克/千瓦时。
截至今年5月底,淮浙煤电有限公司共生产原煤1046.9万吨,发电166.18亿度,实现利润9.21亿元,纳税9.8亿元,上交股东集团管理费共1.2亿元,总资产已达82.7亿元。公司所属顾北煤矿和凤台电厂相继获得了中国煤炭协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2009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项目投产两年多来,为浙江贡献了5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为安徽直接贡献了15亿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淮浙煤电公司发挥体制优势,抢抓机遇,紧锣密鼓地推进凤台电厂二期2×66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前期工作,实现企业规模经营和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造“皖电东送”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