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洋华堂公司在东京圈内的新食品物流系统已经完成,其特征是深入地研究和统筹店内物流以减轻店铺的作业负担,到货的精度达到了49999/50000,在世界上还是很少见到运用这样高度现代物流系统的案例。
供应链的大幅度改革
伊藤洋华堂公司早在很久以前就引入了“窗口批发商制度”,致力于物流的效率化。这一制度是将若干个批发商的业务集中于作为窗口的批发商,以简化向店铺配货体制。但是,得到广泛应用的这一制度也存在着改善的必要。
1999年10月新的加工食品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具体做法是,废弃三外集散型物流中心,将六所在库物流中心集中于四所整合物流中心,中心的运营委托给食品批发商和各个公司,除了加工食品之外还有点心和酒类。这样一来,做到了从窗口批发商到店铺的物流效率化,大大减少了作业量。新物流系统对店铺的销售物流和厂家物流进行了合理化的调整,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由信息技术支撑的补货方式
在连锁店,从采购的商品叫到,再到将商品展示到专场的过程往往负担较重,洋华堂也不例外。区分一般商品和特卖商品、验货、向卖场不同的货架的码放等细致的作业需要从入货口开始就要做一次分拣、二次分拣、验货、上货等工作。新的物流系统将这些中间作业全部活力并进行了改善,实现了商品卸货后可以向卖场直接上货,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靠的是信息系统。
新补货方式以货架为单位,按顺序进行,做到效率最大化。首先,对各店铺的货架与存放的商品进行调查,将商品与其在货架上的货位信息输入到物流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建立起商品、店铺、乃至货位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地识别什么商品有多少,应该补充到哪一家店铺的哪能一个货位上。完成这样复杂的区分作业系统误差只有1/50000,应用如此高精度的物流系统,当然就不需要再进行验货作业了。
新物流系统还引入了鲜度维持管理系统,商品的主文件中设定了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制造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是否可以入库。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对将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的功能,采用双重保险方式。
川口加工食品共同配送中心
共同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是由运营的食品批发商和伊藤洋华堂公司共同开发的,基本的物流操作是一致的。这里只举出川口加工食品共同配送中心的作业实例。该中心坐落在东京相临的琦玉县川口市,为伊藤洋华堂公司在东京都、琦玉县、坜木县、茨城县的51家店铺供给商品,全年365天运转,年基本业务处理量约250亿日元,中心的运营是由食品批发业大公司菱食公司承担。中心占地面积2618坪、建筑面积4786坪,保管商品数约4500种,其中加工食品2400种、点心1500种、酒类600种。库内有与伊藤洋华堂公司交易的16家批发商的商品,采用共同保管方式。
该中心上午进行入库作业。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采用指定时间到货方式,送货迟到的时间限制可最大放宽到15分钟。作业人员使用下载了订货数据的手持式电脑终端,对入库的商品进行扫描确认;然后将商品分别按A、B、C特卖的分类进入保管区或自动仓库。店铺接收订货截止中午12点,配送作业从下午2点半开始,根据每日的订货量不同一般需要进行到晚上20点左右。较近的店铺在傍晚时分出库,在晚20点左右送达,较远的店铺是在第二天店前的早7点至8点到货。考虑到噪音等问题,在避免深夜到货的同时在开店前结束到货。
维持精度达49999/50000的作业系统
货物配送采用三种方式。
A类商品和特卖商品采用清单配送方式,用叉车将商品搬送到出库区域,使用扫描器对出货进行核对和确认,信息反馈到计算机系统。
B、C类商品的出库采用手推式配货台车的方式。台车是伊藤洋华堂公司自己设计的式样,能够识别货架的位置,可以自动选择最短的先进距离。台车上配置自动数据采集终端。专门用来下载不同店铺和不同通道划分的出货信息。货物从货架上取出后,经扫描确认,按品类放入可折叠的货箱中。配货完成之后再进行数据上传,打印出的标签标贴到货箱上,之后由自动分拣机进行分拣。自动分拣机的出货口排列着轮式托盘、包装箱和货箱上粘贴有通道编码的标签,作业人员在差别的同时放入按通道准备出货的轮工托盘上,轮式手盘带有分隔板,可以在一台轮式托盘上分开旋转多个通道的商品。
五亿日元以上的成本降低效果
过去,在伊藤洋华堂的店铺,员工8:00上班、11:00补货还未完成的情况屡见不鲜。新物流系统投入使用后,货物在10:00之前可完全上架完毕,补货效率大大提高。
接货作业的时间从80分钟大幅度压缩到20分钟,而且实现了店铺的无验货作业。缩短的时间用来进行订货和接待顾客,使店铺的顾客服务水平也得到提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