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关史话
www.jctrans.com 2011-8-1 14:59:00 天津海关
天津,设关历史悠久。在天津建城设卫25年后的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明朝廷在河西务设立了“钞关”。由于当时河西务一带水运发达,进贡的南方大米、丝绸及民间贸易等,汇经此地进京,称之为“漕运”。设立钞关,旨在检查船货和征收税捐。到了清朝时期,这一机构隶属朝廷户部管辖,改称“工关”,清朝中期改称“户关”、晚期称“常关”。常关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后逐步成为被外国人管理的“洋关”。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克了天津大沽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于1861年3月23日(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在天津东浮桥附近设立“津海关”;1869年,津海关由东浮桥迁至英、法租界交界处的紫竹林海关楼办公,也就是现在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办和中国海关学会天津分会联合办公地点(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号)。这座建筑历经3次大规模扩建,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时此楼局部被损,天津海关曾先后进行了抢救性加固,其原貌犹存,现已列入天津文物建筑予以保护。 贯穿19到20世纪,津海关在全国各口岸具有它特别的地位,当时天津口岸的进出口货运量仅次于上海,津海关的税收额约占当时全国海关税收总额的12%至15%。管理辖区绵延千里,自天津大沽口直至张家口,曾设有北平、秦皇岛、塘沽3个分关;津海关除管理进出口货船、旅客物品、征收关税、贸易统计、缉查走私外,还管理港口、灯塔、引水、航道,同时还包揽与兼办了港口检疫、气象、通讯、商标注册、试办邮政等,充分体现着西方列强不断扩大职权和控制中国主权的历史事实。在保留下来的津海关《十年报告》中详细记载着天津的社会、军事、灾害、民情、事件、商业、治学、科举、艺术和工农业等,可以说,由洋人把持津海关的历史正是天津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缩影。津海关《十年报告》已成为当今史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天津史的珍贵史料。 位于旧天津维多利亚路上的津海关检查厅(今天津市解放北路173号),是当时津海关在市区设立的办公场所。这座古老的建筑仍保存完好,现为天津市医药采购站的办公场所。这座建筑的后院是津海关俱乐部(今天津市台儿庄路18号)。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3个军阀集团组成“北方政府”共讨蒋介石,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原大战”。为了筹集军饷于同年6月16日武力强占了津海关。津海关早做了准备,强占当日税务司勃尔(英国人)告全体职员:“任何人不得进入海关‘大公事房’(即办公现场),每日到海关俱乐部签到,薪俸照发,违者开革”,从而形成了津海关的全面大罢工;同时,南京政府和总税务司署采取了强硬措施:凡抵津船货一律在江海关(今上海海关)完税后方可驶往天津。当时的《大公报》记录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真实的一笔。“北方政府”原本想截留关税每年可有几百万两白银用于军事,但由于南京政府和海关的强硬措施,使其每月截税不足百两,区区小钱无补战争,阎锡山战败。同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派其胞弟张学铭接管了天津政权,这一震惊中外的军事事件共106天才得以平息。 中国境内的毒品走私和贩私历史悠久。1840年以后,鸦片一度成为合法贸易肆掠中华大地。据津海关《贸易报告》记载:1861年5月至年底,抵津船只共215艘,共夹带鸦片1482箱,价值达94万关平两;“当时天津城内的烟馆很多,烟具摆满街头”。但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关税自主运动”的兴起,旧中国海关将查缉贩运毒品作为重要职责,特别是华北地区长城沿线设立了众多关卡,可是,当时的政府和社会一片混乱,旧海关的查缉效果甚微。 海务和港务是近代中国海关业务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港口事物、灯塔标志,均系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许多灯塔标志延续至今,仍发挥着助航安全的作用。由于海务设施的开支是由海关船抄支付,因此1868年总税务司署设立“船抄部”,1912年改称“海政局”,1925年后称之为“海务部”。天津开埠之前没有正式的导航设施,在渤海湾、陆地上只有守望塔、人工高台和石桩,这些落后的设施仅限白天导航,夜晚无用。海关建造灯塔标志无疑加快了来往船只的安全进出;同时,贸易的增长也增加了海关的税收。1951年12月22日,天津总关和塘沽、秦皇岛两个分关分别将海务、港务管理业务移交给当地港务机构。 北平分关主要管理当时北平地区的邮递业务和长城沿线的各分卡缉私工作。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有关设关原则,北京关成为独立海关机构;现为海关总署直属领导的正局级北京海关。 1898年,清政府将秦皇岛辟为“自开口岸”(不在条约之列),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前往筹建,1901年12月开关,为津海关分关;1963年后独立,脱离天津海关;现为石家庄海关所属海关机构。 塘沽分关地处海河入海口,一直是津海关管理业务的集中地点。共和国建国后,天津港得到很大发展,塘沽分关所处的塘沽3号码头因多方面原因业务逐渐衰弱;文革期间,1971年2月22日至1973年8月5日,天津海关从市区迁至此处办公(塘沽海关路14号)。遗憾的是这座古老的办公楼已被拆除。 1934年,为适应当时对日本占领的东北地区边境的管理需要,在北平先后设立津海关古北口、义院口、冷口、喜峰口、界领口、黄崖关6处分卡。1935年,组成津海关巡缉队负责长城沿线的缉私工作,其中的义院口、界领口和冷口于1939年先后移交给秦皇岛海关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