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2006年最后一场谈判的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时间已定为4月中旬。此前,铁矿石年度定价第三轮谈判在2月23日无果而终。按照往年惯例,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在每年2月末就会基本达成一致,即便谈判时间推迟,最晚也不超过每年的4月1日。破天荒地将第四轮决定性谈判定到4月中旬,说明了2006年谈判的难度之大。
作为上一轮价格谈判的最大赢家,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放出的价格口风十分地凌厉。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明确表示2006年巴西出口铁矿石价格将在2005年上涨71.5%的基础上再上涨10%至20%。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近日称,由于2005年公司未能实现旨在弥补运费差价的提价措施,因此将设法提高2006年向亚洲钢厂出口铁矿石的合同价格。无独有偶,力拓矿业集团也扬言,由于市场严重供不应求,2006年公司的价格也将水涨船高。跟在铁矿石巨商身后随声附和的还有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预测2006年铁矿石价格将在2005年上涨71.5%的基础上小幅上升5%。瑞士银行则更进一步预测会上升10%。
表面上看,面对国际市场“哄抬”铁矿石价格,我国却无力控制上游资源供应的成本,没有定价权。实际上,我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即现在是铁矿石贸易的“卖方市场”,自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并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中国钢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吸铁石”。上世纪80年代,中国钢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还只有5.82%,90年代为6.99%,而2000年至2004年的四年间,平均增长率就高达20.71%。2003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突破了2亿吨,成为世界上惟一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200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2.72亿吨,占全球10.5亿吨钢产量的25.8%,是日本、美国、俄罗斯三国钢产量的总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最大的钢铁净进口国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我国巨大的产能直接导致了“产增价低”的恶果,行业利润随之锐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指出,钢铁行业2005年1月至11月实现的利润增长已由上半年的36.1%缩减为3.9%,下跌了近90%。
而巨大的产能也使国内铁矿石产量难以满足钢厂的需求,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铁矿石进口数量剧增。因此,旺盛的市场需求就成了国际矿业巨头们喊价的理由,从2003年—2005年,铁矿石价格一路狂奔。而对铁矿石巨大的需求,意味着中国钢铁业将不得不面对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上涨71.5%的基础上继续上扬的考验。
中国钢铁企业的高度分散是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弱势的又一大原因。早在2004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启动时,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企业的中钢集团就呼吁并正式提出铁矿石涨价幅度不应超过50%,主张应尽早建立中国的定价权机制。然而,高度分散的钢铁产业格局并没有形成统一联盟,最终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然而我国目前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数量众多。这就导致各钢铁企业产品品种严重重复,产品质量低下,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加剧,从而促使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其效益越发降低。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铁矿石价格走势固然值得关注,但中国钢铁企业自身的规划和整合更须引起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搞好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同时,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日前,中国政府已明确表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钢铁产能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进口铁矿石流向,严禁流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厂,减少不合理的进口需求。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来,在对钢铁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后,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浮出水面,2005年7月,国家专门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从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对钢铁行业进行了行政法规的限制,以推动我国钢铁企业重组的步伐。
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钢铁业的版图正在并购的大旗下发生改变,先后出现了宝钢南下湛江、鞍钢牵手本钢、武钢布子防城港、首钢东迁曹妃甸等钢铁企业重组浪潮。通过这种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实现着钢铁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与此同时,我国铁矿石进口正在逐步实现多元化。部分钢铁企业正在研究增加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量,以减少从运距远的某些拉美国家进口,节约进口成本。
试想,随着国际铁矿业在高利润刺激下,产量在快速增长;随着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应多渠道的形成;特别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中国钢铁业的做大做强,铁矿石价格上涨大戏还能继续上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