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预计2006年GDP增长将保持在8.7%到9.2%之间,对外贸易预计仍会持续两位数增长,这将继续推动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的发展。
市场发展机会增大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推动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海运、空运、本地流通,还是货物出口装运整合和包装等辅助服务,都能在中国获得极大的发展机会。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进出口需求,国家投资几十亿美元在全国各大空港及海港新建仓库以及货物装卸设施。上海、深圳两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近年来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带动了整个集装箱船运行业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和制造业的巨头已将采购重心转移到中国的成品与半成品市场,而众多中小企业也正开始将他们的供应链延伸到中国。
市场生存环境改善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大改善了国外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环境。目前,对境外企业而言,仍需取得诸多许可证,方能进入货运和物流服务业,从事定舱、清关、仓储、包装等代理服务。只有少数几家取得“A级许可证”的国际企业能通过其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开展更广泛的业务,其余企业只能采取与中方组建合资企业的形式开展这些业务。
不过,根据WTO协议,中国将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逐步解除国内物流领域的多种贸易限制,国外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机会彻底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国外物流服务商敏锐注意到中国的合同物流业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跳跃式的发展。英国市场研究公司TransportIntelligence预计,由于中国制造商和零售商开始寻求仓储和配送的外包服务,合同物流业务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全部合同物流税收将达到87亿欧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消费品和奢侈品制造商希望在中国建立流通渠道,以满足急剧扩张的消费市场。
国外物流企业一大潜在的业务增长领域也包括为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中国的制造业巨头正力争掌控其产品出口的供应链,在海外建立起自己的流通网络。德国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的公司如Cargo Line,通过参加2004年的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拥有了43个合作伙伴,业务量显著提高。该公司现在每年代表中国制造商在欧洲处理约1000个进口集装箱的业务。有了2004年成功的经验,Cargo Line准备再次来到上海参加2006年的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