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没能在欧盟得到应有的市场经济地位。再过两个星期,中国出口欧盟的皮鞋就要被课以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而反倾销阴影下的中国鞋企正空前团结积极进行无损害抗辩,力争6个月后的终裁有个好结果。
力争终裁有个好结果
一边多交税,一边打官司,这就是中国鞋企未来半年中在欧盟的两大负担。虽然目前初裁裁定低价倾销成立,但是如果在这6个月里应对得当,能够充分证明中国鞋企并没有损害到欧盟同行产业的利益,终裁就能得到差强人意的结果。
温州奥康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吴春悦表示:“我们要竭尽全力做好申诉,争取在终裁中得到比较低的税率。”而“欧盟对中国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发起人、广东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也说:“虽然进行无损害抗辩花费不少,但中国企业将尽力一搏。”
吴振昌表示,中国企业需要证明欧盟制鞋业的不景气与中国鞋的进口没有因果关系,从而赢得“无损害抗辩”。在这方面,联盟已争取到欧盟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如材料商、零售商等,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可以拿出切实的数据来证明。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做好“无损害抗辩”是中国企业的成败所在,他们对此也有信心。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说,欧盟鞋业在中国入世前就已经走下坡路了,说中国企业抢了他们的饭碗理由不足。
反倾销可能“损人不利己”
欧盟官员先前与中国企业接触时强调,按中国皮鞋平均一双9.5欧元的出口价课税,即便20%也无非是涨了1.9欧元,大有“不足挂齿”之意。但在中国企业看来,效应远非如此简单。
一些广东企业分析,一方面,反倾销税将使每双鞋的生产成本提高4欧元-6欧元,这些成本最终将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另一方面欧盟大型零售商一半以上的鞋子货源在中国和越南,鞋子采购期又长达6个月—8个月,如果限制亚洲国家的产品,进口商和零售商难以及时更换采购方。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局面,将在这次反倾销过程中再度重现。温州鞋的领军企业奥康集团与意大利GEOX集团已经有着3年多的合作关系,吴春悦说:“我们和GEOX的合作不会受到这次反倾销的影响,但是对方的进口成本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也会与他们作一些探讨。我们为中欧鞋业创造了新的合作方式,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会影响这一方式的推广。”
为中国制鞋企业提供设备的欧盟供货商也被卷了进来。温州赛纳集团董事长陈则说,该公司一年要从欧洲进口价值500万欧元的机器设备和原料。“听说要反倾销,我们在欧盟的原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都很紧张,害怕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中国市场。”朱峰也强调,意大利的真皮原料和纺织机械是温州鞋业的大宗进口产品,目前20%—30%的原材料,以及超过50%的制鞋设备,都是从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进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