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的贸易盈余。因此,表现在贸易项目上的失衡,事实上反映了全球经济,特别是全球各国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去年10月份,在中国召开了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公报首次提出“全球经济失衡”概念:“不断扩大的全球失衡的风险正在蔓延,这将加剧不稳定性并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的脆弱性”。
失衡有很多内容,简单的表述是:世界正在被分成两组,一组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中,主要是美国,另一组长期贸易顺差,主要是东亚,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一种状况能不能持续,它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含义又是什么?
失衡,也成为社科院研究员李扬正在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财税论坛》上,他明确表示了对这种失衡的担忧:“失衡只是现像,其本质是世界各国储蓄与投资的不平衡”。“当前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的贸易盈余。因此,表现在贸易项目上的失衡,事实上反映了全球经济,特别是全球各国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发达国家投资大于储蓄,原因是储蓄的下降——由于储蓄不足以平衡国内的经济,所以,经常账目上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逆差;而新兴市场国家则处在另一个对称的端点上: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的顺差不断扩大。对此,有一种说法是,这是中国、东亚在补贴整个世界,是穷国在补贴富国。对此,经济学家李扬的总结是:储蓄不足的现象,贸易逆差的现象,出现在发达国家;而储蓄过剩、贸易顺差的情况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恰恰与正规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完全相反。
李扬的研究发现,这种不平衡造成以下的许多新现象:
第一,贸易不平衡引起一系列贸易摩擦。
第二,全世界储蓄对比关系的不同。中国、亚洲等储蓄大于投资的国家,长期处于低利率的状态。美国为首的投资大于储蓄国家,国内资金不足以支持国内的增长,大量的借钱,利率不断上升,美国正在进入加息周期。
第三,资本活动变化。大的利率逆差必然引起资本从利率低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资本的流动可能出现逆转,2005年中国的资本项目和2004年有很大的变化,李扬认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逆差的偏移。
第四,汇率出现争执。资本要大规模的流动,流动过程中除了利息之外,还要考虑汇率的变化。因此,汇率争执在2005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中国已经多次被世界聚焦,汇率争执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焦点。
第五,一方的债权和一方的债务的不平衡的积累。目前是富国借钱,穷国贷钱。这种状况长期持续,显然给各国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一个全球经济的问题,涉及到利率、资本流动、汇率制度,还更深刻地涉及到货币制度。用李扬的说法是:“国际货币体系现在需要动大手术,否则的话,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将处在不利的地位。全球都在说不平衡需要中国来调整,中国GDP,中国的资产和美国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事情,但是被赋于同等的负担,这样的状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严峻的”。
李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角度———全球失衡以及中国在失衡中的位置切入研究的目光,是因为,如今必须在全球的眼界中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的问题,那么,中国的经济在失衡中到底面临怎样的挑战?
李扬说,挑战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物价:在储蓄长期大于投资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危险。相反,应当注意的是通货紧缩,或者说,是物价上升趋缓;
第二,由于储蓄长期大于投资,我们必须长期拥有顺差。在国内投资不能够满足吸收储蓄的条件下,只能靠出口来弥合投资缺口。李扬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大量的顺差正在补贴美国的经济。尽管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甚至不希望有贸易顺差,但是,储蓄大于投资的状况下顺差还会持续。顺差持续就会有摩擦;
第三,对金融的影响。李扬认为:中国的实际利率的水平很低,长期在零点几左右徘徊,但同时,流动资金非常充足,这两种状态合在一起,使我们已经逼近了流通陷阱,意味着我们货币政策的施展的余地缩小,并且不再那么有效率。数据显示,我国银行存贷比在不断下降。这正是存款多,贷款少,储蓄大于投资在银行账户上的表现。货币结构下降,表明经济有一定向下走的压力。
第四,人民币汇率面临持续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对欧元、对日元都是升值的,人民币对港币是持平的。人民币对四种可交换货币的汇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升值压力仍然存在,居民持有的外币存款的变化间接反映升值的压力。李扬说,升值、贬值,在国际收支表中可以看出来,但是中国居民手中有大量的外汇存款,可以不通过国际收支表增加减少外汇储备,但是,居民的外币资产增加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升值压力在国内存在,在国际依然也还存在。
第五,宏观经济运行的平衡问题。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明确提出信贷消费。尽管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但是,消费仍然相对冷静,短时间内也很难有很大的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仍然在下降。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口号,现在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农民,农民的需求的确很大,但是可支付能力是很小的。农民的收入不增加,就不可能有消费的增加,这个问题也是很严峻的。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看,由于目前消费稳定,尽管投资受制于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增长的潜力也不是很大,但稳定投资还是目前要做的事情,但李扬强调,必须充分注意投资领域中产能过剩这个已经很突出的问题。
李扬认为,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非常多的新问题。必须改变战略,以新思路解决新的问题。他提出的新思路如下:
第一,应当重新审视无条件的出口战略。
第二,在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无条件地、优惠地引进外资的战略应当改变。
第三,在一个很长时期内,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政策重点。但是有几点要注意,一是不能造成产能过剩;第二,投资重点需要战略性转移,偏向社会基础设施,即:着眼于增加当期投资,又不会造成产能过剩的投资;第三,关注与城市化相关的投资,城市化过程中有很多的投资是增加投资不增加产能的。
第四,高度关注并且解决好房地产问题。房地产既是投资,也是消费,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李扬的看法是,如果对房地产业给予过多的打压,对中国的未来的经济是不好的。
最后,要加快改革。李扬说,利率、汇率、债权市场、金融稳定、信用体系建设应当成为今年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