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可否适度“松闸”
有观点认为,经过一段时期扩张之后,我国经济有望平稳回落到8%-9%适度增长区间,可谓步入“温和调整”阶段
“我来唱一些反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副主任范剑平表情严肃地走上讲坛,“我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这么脆弱,现在所有表现出来的迹象不至于得出中国经济过快下滑、严重通货紧缩的结论。”随即,他列举了理由。
但是他的发言并没有平息争论,反而给这场“学者论战”增添了热度。
这是发生在7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200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的一个片断。炎炎夏日,来自发改委、社科院、国家信息中心及高校经济研究中心的20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把脉中国经济“冷热”。
我国经济到底是投资过热,还是面临下滑的严峻形势?抑或进入温和调整期?
目前经济步入“温和调整”阶段?
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5年,中国内地GDP全年增长为8.6%、CPI为0.27%、出口为31.9%、广义货币为11.8%.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GDP增长会放缓;CPI增长会迅速下降,甚至会出现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广义货币会连续下降,年底会降到10%.该中心甚至预测,下半年中国内地宏观经济的基本态势是:以7月份为拐点,整个经济将进入下行的通道。
这样的预测与近来备受关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殷剑峰的观点不谋而合。6月中旬,殷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及,我国经济在去年初到达周期顶峰,投资和GDP已处于并将继续处于下滑态势。此文经新华社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
但会上“唱反调”的范剑平说:“目前的经济运行只能说是从前一个阶段加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化的过程,处于回落中间。这种情况对今年来说问题不大,可能会对明年、后年出现压力,如果出现紧缩趋势的话,会在明年和后年。但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回落过快。事实上,目前还不能得出经济很快会大幅下滑的结论。”他解释,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让经济向下降温的力量,一种是让经济向上走的力量,而目前这两种力量正处于相持阶段。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到了势均力敌时,经济就到了稳定增长的阶段。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原计划出席此次研讨活动,但因公务繁忙未能赴会。陈于7月2日曾撰文称,目前经济步入温和调整阶段。这一观点与范不谋而合。
陈东琪认为,本轮经济短周期经过3年上升,去年达到高点后,将在今明两年转入温和调整阶段。
所谓“温和调整”,是指经济增速下降,但幅度不太大,估计比去年9.5%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约在7%~9.5%的区间内。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至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3%。增幅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煤电油运和农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得到加强。同期,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5%,增幅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82.8%,增幅同比提高28.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增长31.5%,增幅同比提高21.7个百分点;铁路建设投资245亿元,增长58%,增幅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在有保有压的投资结构调整中,投资增速平稳回落。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宏观室主任易宪容亦公开坦陈,GDP增长速度肯定不会下降,只要房地产价值不会下调,通货紧缩不可能出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经过一段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8%-9%适度增长区间,即出现所谓的“软着陆”。
最新的统计数据诠释了“软着陆”。今年1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7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依然偏大,但由于中央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今年1-5月份新开工项目数和投资额增速明显降低。新开工项目56273个,增加1049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1268亿元,增长24.9%,比去年同期的30.6%下降5.7个百分点。
“但是,当前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祝宝良分析认为,在统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16类商品中,除了食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书报杂志、燃料、建材五金等6类和去年同期持平或上升外,其他制造业产品包括服装、纺织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10类仍然延续着1998年以来下跌趋势。在市场需求旺盛并且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已经上涨多时的情况下,这10类制造业商品价格依然下跌,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
防通胀还是防通缩,宏观调控还要继续吗?
“现在的宏观调控是要调控通货膨胀还是要调控通货紧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语中要害。他认为,宏观调控原来是防止通货膨胀,但按目前的情况来看,要防止的则是通货紧缩了。宏观调控已经到位,不应以此作为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理由。
这是会场上又一个被激烈讨论的观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宏观室主任王小广突然提高了一个音调表示:“我们的GDP(增幅)还是百分之九点多,我们预算二季度是9.2%,全年是8.8%左右,走势在回落,这是符合宏观调控方向的。我们预测二季度CPI(同比升幅)还是1.7%-1.8%,三季度是1.2%,全年是2.2%-2.4%,绝对不超过5%。这个趋势证明,我们面临的是通缩长期的压力,这就是宏观调控目前面临的形势。”与王小广遥相呼应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现在宏观调控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几乎每个人都成为宏观调控专家,但是对宏观调控本身理解差异非常大。”魏加宁的语调舒缓却显得有力。
魏加宁分析说,有人认为现在宏观调控已经到位了,其实很多宏观调控措施没有出台怎么会到位呢?我建议全社会应该给宏观调控减压,而不是加压,再一个让宏观调控归位,给宏观调控减压的目的是什么呢?
让政府给市场调节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我的一个政策主张,这样对培育市场调控的机制有一个好处,否则我们政府频繁地出手,最后会压制市场的作用的发挥。
“宏观调控是要调控的,但要分清楚什么该调控,什么不该调控,要分清什么是产业政策,什么是经济职能,什么是政府职能。
我认为现在应当减少行政手段,由市场灵活调控。”会议厅外,魏加宁向记者做出如此表述。
陈东琪认为,就目前而言,要使经济增长的下降是缓慢的而不是急剧的,是“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就不能听任市场往下自由滑落,而应当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如同上升期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一样。如果任由市场自由滑落,政府无所作为,或者在市场已经出现滑落时政府继续紧缩,就可能产生下降共振,经济下调幅度就会很大,甚至可能出现严重滑坡。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宏观调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成效是初步性的和阶段性的,基础不稳。
有消息指出,6月27日,央行邀请部分经济学家、金融界人士进行座谈,听取各方不同意见,以期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学者建议宏观调控适度“松闸”
“目前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应再加大力度,对国内需求的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已经不是继续‘削峰’,而是通过‘双稳健政策’的及时微调和产业政策的配合,使经济继续保持活力,引导内需在适当的增长平台上稳定运行。在继续管好土地和信贷这两个‘闸门’的同时,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上,应灵活运用信贷规模和利率调控的‘松紧搭配’,适度减轻信贷供给从紧力度,充分利用价格型货币工具,使经济主体在价格信号引导下,自主调整投资需求,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祝宝良如是说。
数据显示,宏观调控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34.9%,幅度和去年的34.1%相当;进口增长12.2%,而去年全年的进口增长142.3%.祝宝良分析说,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166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320亿美元的52%;和去年一季度逆差84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50亿美元,约合206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量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量2500亿元人民币的80%以上,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来源。从进口增长速度看,从2004年9月份以来,进口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明显放缓,今年1至5月,我国进口增长13.7%,其中一般贸易进口仅增7%,一般贸易进口主要是国内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投资设备等,一般进口减慢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表现。
其次,从价格走势看,与2003年和去年上半年价格一路走高不同,今年市场物价走势相对比较平稳并呈现回落态势。今年1至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其中4、5月份仅为1.8%.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今年5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继今年2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小幅上涨之后,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出现明显回落。
第三,从轻、重工业增速变化看,带动经济扩张的投资需求趋向收缩。
第四,从企业效益指标变化看,企业生产和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会明显减慢。
上述四个因素说明我国投资需求扩张的势头将明显减缓,在消费需求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一旦出口受阻,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将增大。这意味着,如果过分依重外贸,一旦出口市场有变化,对中国的走势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宏观调控要张弛有度。
祝宝良表示,轻、重工业增速差成为判断经济周期发生转折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重工业减速和轻工业增长相对稳定往往是经济扩张越过峰顶后的表现。2002年以来的经济扩张过程中,我国一直呈现出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的经济扩张期特征。2002年重工业增长13.1%,快于轻工业1个百分点;2003年重工业增长18.6%,快于轻工业4个百分点;2004年重工业18.2%,快于轻工业3.5个百分点。
但2005年1-5月份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受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轻工业增长15.3%,重工业增长16.7%,增速差明显缩小。
经济扩张越过峰顶后的宏观调控该如何进行?陈东琪认为,为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7%~9%),应对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在总需求方面:一是要控制投资增长下降速率。将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目前25%左右的速度还是偏高,还要继续调整,但目标值不是越低越好,今明两年最好稳定在20%左右;二是继续扩大消费需求;三是稳定外贸顺差规模。而在总供给方面,第一要控制工业和建筑业增长下降速率;第二要稳定农业特别是稳定粮食供给的增长;第三要尽快向民营企业开放现代服务市场。
本报记者 周颖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