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抵制实际上是一种恐慌,并不一定真的如此。”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埃维昂组织创始人——让·皮埃尔·莱曼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贸易体系中新的参与者进来对原来的成员形成冲击时,都会受到抵制,并不仅是针对中国。
莱曼教授主要研究东亚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商业动态,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以及政府—企业关系的影响,尤其关注全球贸易以及投资政策制定过程。他表示,15年来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和国际贸易有关的人口只有20亿,而现在已经增长到50亿人口了。
虽然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但莱曼教授认为,不只是中国和欧盟之间有矛盾,欧洲国家内部也有。他告诉记者,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也受到过欧洲国家的抵制,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过欧洲国家的抵制,而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也曾经抵制过德国。
莱曼教授表示,中欧之间的纺织贸易战,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欧洲媒体大多报道的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冲击,欧洲国家的纺织业受到冲击,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实际上,经济行为中始终是有得有失,而中欧贸易中还是赢家比输家多。”他建议中国应该和欧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多对话。“其实,一些努力的公司都希望开放贸易,而一些实力弱、不积极的公司则把时间花在游说政府上面。”
莱曼教授认为,国际贸易开放的受益者是平民,“T恤衫的价格对我来说无所谓,但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衣服、鞋子都是生活需求,价格降低了,对他们当然有好处。”他在谈到失业问题时则表示,实际上不少是工作替换,“不做这行做那行,而不是真正的失业。”
莱曼教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由于配额原因,中国的纺织品压在仓库里,很多货架都是空的,瑞典的零售商就游说政府取消配额,否则就会有数千人失业。莱曼教授说,比如法国有很多化妆品,中国人收入多了,就可以多买法国化妆品,“贸易的目的是让双方都赚到钱,而不是让哪一方穷。”
埃维昂组织是一个研究全球化问题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于1995年4月在法国的埃维昂莱班城召开的全球化会议上诞生,主要由来自欧亚两大洲的业界精英、政府高官以及学术领袖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