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日政治僵局的持续,有专家担心“政冷”可能导致“经冷”或者“经凉”。但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中国事务所所长柴生田敦夫看来,这个论断缺乏科学性。
4月14日,柴生田敦夫在办公室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时,准备了厚厚的资料。他说:“从数据来看,不能说中日出现政冷经凉。”
柴生田敦夫先生介绍说,中日贸易总额连续7年创历史记录。2005年达到1894亿美元,中日经济关系更加紧密。从2006年前两个月的数据看,日本对华进出口都呈增长态势。2006年中日贸易预计会继续增长,贸易总额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
2005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8.9%,达到804亿美元,主要受益于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从中国进口增长15.7%,达到109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脑、打印机、音响以及钢铁原材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的中日贸易增长幅度比2004年放缓。2005年的增长率为12.7%,而2004年的是29.0%。柴生田敦夫认为,从历史上看,中日贸易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率是有变化的,存在波动是正常的。他进一步解释说,由于2005年全球性半导体库存调整,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率低迷;另外,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加,许多以前依靠进口的材料变成了当地采购。他认为,经济关系不能单纯从贸易额判断,要把贸易和投资综合在一起考虑。
柴生田敦夫告诉记者,日本对华投资“发展顺畅”。2005年,美国对华投资下降22.3%,韩国对华投资下降17.3%,中国香港对大陆投资下降5.5%,中国台湾对大陆投资下降31%,而日本对华投资却增长了19.8%,连续三年创下历史纪录。
需要指出的是,200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合同金额下降,但下半年出现强力反弹。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5年7~11月的合同金额高达人民币554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87.3%。
柴生田敦夫介绍说,日本对华投资制造业比重较大,占82.8%,主要是看中了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有的在当地市场销售,有的出口到世界各地。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提供的数字,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对华投资所占份额由2000年的2.1%增长到2004年的12.8%;在亚洲,对华投资占到对亚洲直接投资的48.6%。
柴生田敦夫预测,今后日本汽车厂商会继续加大投资。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日本将来在零售、批发业等商业领域的投资将会增长。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前身是日本贸易振兴会,1958年由日本政府全额出资成立,是综合高效地执行日本贸易投资相关事业的中枢政府机构。进入21世纪,其中心任务转为促进日本和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不断发展,协助日本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日本国内设有东京本部、大阪总部、亚洲经济研究所及36个地方事务所。在海外拥有74个代表处,其中在中国设有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广州、香港等6个代表处,致力于加强东盟及东亚地区各国之间良好的贸易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