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贸易代表查伦·巴尔舍夫斯基和进步政策研究所所长爱德华·格雷塞尔近期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美国必须积极应对亚洲挑战。
这篇文章题为《创新的中国,自满的美国》,其内容摘要如下:
在太平洋彼岸,中国崛起不仅改变着贸易,而且重塑着世界金融、全球制造业和东亚经济。结合自己的低廉成本和巨大人力储备与富有邻国的金融和技术力量,中国迅速创造出一个非正式“亚洲联盟”,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美国不相上下,人口是美国的6倍,拥有发达经济实体的技术和金融实力以及发展中经济实体的成本优势。
要应对这一严峻挑战,靠保护主义立法、惩罚性关税或禁止中国投资等办法都行不通。美国需要做出战略反应,包括重新考虑美国由消费和债务拉动的增长,改变美国对亚洲贸易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处理方式。
美国的确面临巨大挑战。过去100年间,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但是,其他具备相似规模和潜力的国家可能会迎头赶上。
眼下,变化已初露端倪:中国先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工业和技术产品,现在又开始扮演对外投资者角色。这是因为中国走对了路;中国的邻国一方面不断促成中国成功,另一方面又不断受益于中国的成功;美国却没有跟上。以下是3个趋势:
亚洲正在积聚力量。据中国政府商务部估算,亚洲投资每年大约在中国建起2万座工厂。这些设施把中国的低成本、熟练工与富裕邻国的技术和资本结合起来,加强了亚洲的整体实力。
亚洲的人力资本正不断加强。中国大学每年的工科毕业生有20万,日本有10万,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情况大致相仿。
亚洲正不断攒钱。中国家庭的储蓄额达到GDP的40%。韩国、台湾、香港和日本的储蓄率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