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就这样结束了,相对于2004年的“铁底有保”(2004年除开3-5月份的迅速涨跌以外,8月份往后很少击穿3300这一所谓“铁底”)而言,2005年走的是辛苦的,剩下一个月的时间里,建筑钢市将要面对的客观环境,将会如何?
来看看现状。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市场参与者恋恋不忘过去,怀恋建筑钢市“日进斗金”的日子;再或者有人动辄就“预言”:未来建筑钢市“如何如何”,甚至连发生变化的日期、价格变化幅度都一一作了“预判”。笔者面对这样的预判,不敢妄断其对错,然而有一点笔者是明白的:后期市场的决定因素并非既定,变数使得后期市场扑朔迷离。君曾记否?3月底,一纸出口退税取消、部分取消的文件,将原本脆弱的钢市梦想击得粉碎;曾记否,7月谈及人民币升值,还以为“天方夜谭”的人曾有多少?面对这样分散复杂的环境,君敢于判断钢市发展方向、演变过程,笔者只能说:“勇气可嘉”。
在今日市场,风险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因为钢市属与资本密集型产业。那么,大家应该做的、或者说可以做的,就应该是自己能够确定的事情。这种要求之下,因素分析对于商家而言,似乎最为有用的。依照笔者的浅见,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着重关注。
其一、生产供给环节不容忽视。我们可以看到,今年8月份至今的钢筋价格走势,始终也没有脱离2850-2900这个中心区间太远,但是单从数据来判断,这几个月中,钢筋的产量却是不断让我们吃惊当中。回头总结起来,可以发现,这个区间、包括再上下小幅度,供求双方试图达成某种一致。
其二、需求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应该清楚认识到,目前的需求只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一点从8月份以来沪上主要商家的销售量即可窥见一斑。当价格走高过程中,终端用户一改过去跟高“买涨”的做法,保持了克制,而在价格下降到用户认为“合理”之时,用户会采取集中“低位”采购策略。而集中采购支撑价格的同时,往往带来的是其后市场的萧条,也就是说,“采购”透支现象比比皆是。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需求是中间需求。这种需求其实是左右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暴涨暴跌皆由此生。因为作为建筑钢材来讲,其需求弹性原本是刚性的,然而“闲散资本”介入产生的,使得供给方误以为市场需求强劲,超额产量因而产生。然而最终的销售还是决定于终端需求,“游资”获利,中间需求膨胀;“游资”受挫,中间需求萎靡;而供求之间缺乏有效信息对称,直接导致了市场供求失衡。
其三、资金状况是重中之重。可以看到,在市场的变化中,左右市场变化的有一根主线——资金。中间需求由资金而生、也因资金而灭;正常流通销售价格,同样受制于自身资金状况;生产企业,2005年也同样不能逃脱资金受限的噩梦。然而,供需失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总有人没有考虑资金状况或者认为自身资本量是无穷尽的。后期市场,资金状况,不容忽视。
其四、政策因素。其实,2005年至今的调控意图已经是十分明显的,只是人们重视程度不同,所持态度有别。国家不会付出“通货膨胀”为代价换来高速发展,所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这就意味着发展速度必须控制;然而,人口高峰期来临,就业形势压力迫使必须GDP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准,因为需要创造就业机会、条件。这也肯定就说明了,调控是个度的问题。2006年或者后期发展中,政策因素会如何变化,谁也不知道,所以无谓的预测大可不必,跟着形势走就错不了。因为,过分的预测,就是在和不确定因素“猜对错”,那就是赌博。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在我们特定的环境中,遵从市场意愿,把握主因走势,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风险;做能够确定的事情,那就是尊重市场;钢市如此,其他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