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TO相关规则与中国承诺的影响
随着关税的降低,同样质量的花卉价格将会降低,高档花卉价格的降低势必会增加其消费群体,扩大其消费数量。因此,国外高档花卉对我国的出口将会增加,这对我国高档花卉的生产企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冲击。进口花卉的增加给我国花卉产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动力,促使我国花卉产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优质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尽快实现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升我国花卉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增强出口竞争的实力。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花卉出口产品,由于销售渠道更加畅通,出口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但是,由于WTO成员有针对我国的保障措施,如果我国的花卉产品出口任何WTO成员国,对该国同类产品或生产者造成威胁时,受影响的WTO成员国可对我国该产品撤销关税减让或限制进口,在进行反倾销诉讼时,采用第三国价格计算。因此,我国花卉出口面临着许多非贸易因素的影响。
二、花卉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优势
1、种质资源优势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原产我国的观赏植物达113科、523属、1万——2万种,当今世界上许多名花,如梅花、牡丹、菊花、百合、山茶、杜鹃、月季等均原产于我国。我国有600余种杜鹃花、300多个梅花品种、160多个荷花品种、3000多个菊花品种。
2、气候资源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适合多种花卉生长,使花卉生产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发展潜力很大。如我国云南昆明地区四季如春,号称“天然温室”,这样的气候条件是许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3、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花卉是鲜活产品,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4、市场潜力优势
近年来,我国花卉消费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鲜切花为例,荷兰年人均消费达150支,法国80支,美国30支,而我国按城镇人口计,人均只有11支。因此,花卉消费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花卉消费市场将会稳步扩大。
5、花文化优势
我国“花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养花、赏花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在五千年的文化书斋中,有关咏花、赏花、论花的书籍数不胜数,千年以上的就达几十种之多。有关专家研究,截至清代,历代咏花的诗词达3万多首。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培育了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等十大传统名花。许多花卉被赋予人文精神,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等等。中国的花文化内涵丰富,这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劣势
1、产业化水平与流通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花卉商业化生产才起步,从一开始就在一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发展。在花卉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高额利润的刺激使其发展十分迅猛,花卉生产的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但是,花卉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流通体系也不健全,花农和花卉生产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准确性不高;花卉交易方式陈旧落后,提篮小卖、租摊卖花仍然是花卉交易的主要形式,流通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花卉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也十分严重,相互拆台,压级压价;政府对花卉市场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市场建设一哄而起,又没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作支撑,有的花卉市场一经建成就成为亏损大户。
2、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花卉产业在花卉新品种选育、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花卉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方面差距还很大。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我国目前出口的花卉品种多数还是资源型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从国外进口的花卉主要是一些高档花卉。同样的杜鹃,国产杜鹃就无法与进口杜鹃相抗衡。在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2000年我国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只有1.4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9.5%,说明我国花卉设施生产面积所占比重过小,花卉生产主要靠露地生产,不仅花卉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无法实现周年供应。而荷兰花卉温室面积6000公顷,约占花卉生产总面积的60%左右,韩国花卉生产面积5824公顷,其中温室生产面积3292公顷,占总面积的57%。可见差距之大。
3、航空运费偏高
我国航空运费比其他国家明显偏高。
荷兰、韩国、美国等国家都有花卉出口日本,尤其韩国近两年出口日本的花卉增长很快。昆明花卉生产成本比较低,组织出口有很大优势,但由于航空运费偏高,优势就抵消了。
4、缺乏组织和质量监控,影响花卉出口持续增长
盆景出口下滑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90年代初期,我国盆景出口看好,但近几年出现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和质量监控,自己搞乱了市场。前几年国际盆景市场价格高,刺激了国内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供过于求,外商乘机压价,生产者也相互压价,争抢客户。价格下降了,生产者就不求质量,造成恶性循环。大量盆景涌向欧洲市场,加上质量无人把关,致使盆景出口越来越难。
5、花卉进出口管理不规范
突出表现在审批时间长,费用多,服务质量差。由于我国花卉科研育种工作跟不上,花卉生产用种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按现行规定,科研用种、生产急需用种、新品种引进可以豁免10%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但在执行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手续繁杂,种苗(球)进口税要“三级五审”,费时误事。目前植检部门多收费、乱收费的现象也十分突出,按现行规定,植检部门有两套收费标准:一是按数量收,二是按货值的0.15%收,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价值高、体积小的接货值收,而价值低、体积大的控数量收。另外,按现行的濒危物种管理办法,已能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中,如蝴蝶兰、兰花、苏铁等出口,还要集中到北京办“濒危证”,并按贸易额的5%缴纳管理费,这一措施既没有必要,无形中又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另外,海关、民航等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差,效率低,这对像花卉这样的鲜活产品的出口影响是很大的。
三、应对挑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1、指导思想: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花卉生产、消费、出口大国。
2、具体措施: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
首先要强化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一是要加强我国花卉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二是要注意传统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相结合;三是要有选择地引进推广国外的花卉优良品种。由于育种工作投资大、费时长、风险高,为了鼓励育种,保护育种者的经济利益,国家应该立法,把新育成的品种当作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其次,研究推广花卉设施栽培及其配套技术,保证花卉生产质量,实现周年供应。第二,提高花卉流通领域的科技含量。一方面要研究流通过程中的花卉包装和保鲜技术,延长花卉鲜活寿命和观赏时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逐步完善拍卖、网上交易、速递等现代流通形式,加快花卉流通速度;研究花卉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电子交易系统,加快资金运转速度;促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卉市场的电子联网,加快市场信息的运转速度。第四,建立我国花卉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建立鲜切花采摘标准、花卉产品质量标准、花卉包装标准,以及检验规程等。要引导花卉生产企业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进行生产。在各花卉交易中心设立质量检测中心加强质量监督。第五,建立花卉信息网络系统,保证信息传递快速准确。
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花卉是一种鲜活产品,在进出口审批过程中,如果耽误时间太长,将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进出口过程中,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可以借鉴泰国政府的做法。泰国政府为了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专门成立了农产品出口促进中心,由农业部直接管理。“中心”实行“一站服务制”(One stop service),生产者或出口商只需到“中心”就可以办理有关出口的各种手续,这样就可以简化手续,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实行运费补贴政策
据了解,韩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对花卉出口都有运费补贴,韩国1999年有关流通费用的补贴和融资规模为102亿韩元(约合900万美元),2000年预算为149亿韩元(约合1300万美元)。为了扶持花卉产业的发展,鼓励出口创汇,应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
扶持和培植一批花卉出口龙头企业
对花卉出口企业,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善栽培设施、引进先进技术等提供优惠的信贷投资补贴;对已达到一定创汇能力的企业,应减兔农林特产税等。
促进联合,减少无序的价格竞争
由于科研、生产基地和市场分属不同的投资主体和管理部门,政府应加强协调,使科研、生产基地、流通市场成为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要引导企业之间自发联合,形成行业自律组织,沟通信息,规范行业内的生产经营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