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 旧时以青菜、咸菜、冬瓜、豆板酱、咸笋和咸菜株为主。沿海增加鱼蟹腌制品。
饮水 一般多饮井水。山村居民外出劳作,常饮生水。
酒 为祭祀、宴请、待客所必用。
住房 旧时,一般民户住房为木结构的“三檐齐”和“四檐齐”。
器具 旧时,家具以木制为主,竹制次之。卧床最讲究,雕饰精工,称“花眠床”。
器皿 农家多用粗瓷碗。
礼仪交往 家礼
亲友至访,注重称谓礼节。一般以敬重、热情、语言有分寸为准。客人进门,起立相迎,揩拭椅凳请坐,并奉茶。农村无论何时来客,必烧点心款待。递茶、递烟、递毛巾或盛饭端酒,必以双手敬奉。倒茶只倒八分满。与客人谈话,不架二郎腿。与客人同行,进退须让先。客人离家须陪送一程。
称谓
略与各地相同。唯男女结亲后,双方称呼对方之亲属,须按子女辈称呼尊称。
亲戚中,舅父权威甚高,一般兄弟争执及分家相持不下,往往请舅父前来作主决断。
结交
除亲戚外,尚有寄拜(仪亲)、结拜、世交、至交、临谊及师徒、师兄妹之交等。特殊情况下有患难之交、救命恩人等。近代以来亦有同事、同学、战友相交往。一般逢年过节,礼尚往来,遭遇不幸时蔚籍探望,逢喜庆等大事则登门相帮。
婚嫁
旧时婚嫁,借有父母作主,媒灼说合。讲究门当户对。一般先由男方托媒,经女方同意,才行聘定亲,俗称“定肯帖”。男方提前一年将迎娶节日红帖由媒人送至女方,称“送日子”。
结婚之日,男女双方帖喜庆对联。男方拂晓祭祖,上午发花桥。新妇是日沐浴更衣,开面梳妆。午后由“马桶小叔”(新郎胞弟)挑马桶、草席先行。新娘迟迟才上桥,鸣鞭炮启程。临行时母亲哭别,亲朋送行。有伴姑数人随花桥送至男方。南方也有人到途中“接桥”。至男方门挺,撒盐米后启桥门,由喜娘请娘出桥,脚下红毡铺地,扶入新房。然后之堂上,举行揖拜婚礼,俗称“拜堂”。晚宴最为丰盛,称“拜堂酒”。宴间有新娘新郎出来敬酒。入夜闹房,然后由新郎亲密朋友数人送新郎“入洞房”,又一番嬉闹,待吃“和气食”、“洞房酒”后才散去。翌日,新婚夫妇须入祠拜祖,随后给长辈敬茶。第三日,新娘兄弟担礼物到男方,男方设宴款待,谓之“请舅”,后新娘同回娘家,称“回门”。
民国时期,城镇曾一度流行“文明婚礼”、“集团婚礼”。新娘改穿旗袍,披纱罩,执鲜花,举行结婚典礼。解放后,婚姻自由,婚礼日趋简化,解放初有扭秧歌送新娘之习。近年来,有旅行结婚、集体结婚之举,但聘礼、婚宴日丰,嫁妆亦趋高档,有收录机、彩电、电冰箱等。
旧时婚俗,除以上明媒正娶外,尚有童养媳、换亲、纳妾、典妻、卖妻、抢亲、招赘等。其中招赘之习俗今农村间或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