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青各单位,青岛警备区: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5月6日
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工作部署,全面落实《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坚持突出应用、注重实效,集中统一、集约发展,加强整合、优化服务,建管并举、确保安全的方针,切实完善电子政务基础条件,有效整合电子政务资源,积极创新电子政务模式,电子政务各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优化政务环境、创新政务模式的重要动力,有力推动了高效、廉洁、服务型机关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工程”获全国信息化建设成就奖,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在全国330多个副省级和地市政府网站的五次绩效评估中,取得了两次第一、两次第二、一次第五的成绩,并获突出贡献奖。我市电子政务总体上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并具备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
(一)电子政务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宽带互联网和3G无线网覆盖全市,市级机关局域网建成率达到100%,公众服务网站建成率达到99%,电子政务内网通达区(市)、专网通达街道(镇)、外网通达社区(村)。由八个平台、五个中心、一套目录构成的“851”电子政务核心技术体系,成为全市机关共享的基础设施。
(二)统筹整合取得成效。坚持“四统一分”管理体制,制定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大了电子政务统筹整合力度。提供基础设施共享服务(ISS)、平台共享服务(PSS)和应用共享服务(ASS),实现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截至2010年底,已有28个部门实现主机集中托管;统一构建了99个部门的内部办公系统、47个部门190项审批业务系统、44个部门5800多项行政处罚业务系统和20多个领域的电子监察系统;为52个部门虚拟了70多个公众服务网站,为20个部门建设了内部信息共享系统,为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为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网络版防病毒和补丁推送等网络安全服务;30多项部门应用系统依托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
(三)电子政务与政务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在市、区(市)、街道(镇)三级机关形成了大一统的一网式办公环境,行政效率显著提高;将市、区(市)两级30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统一网上审批平台办理,业务协同和联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将5800多项行政处罚事项细化量化自由裁量基准后逐步纳入统一网上执法平台管理和运行,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对审批、执法、公共资源交易、重要资金管理使用等20多个领域实行电子监察,有效强化了行政监督;在全市机关统一建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发布,推动了阳光政府建设;定期组织网络在线问政,建立了各部门统一的网上政府信箱、新闻发布、意见征集、调查、听证、信访等系统,畅通了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渠道;整合各部门1万多项服务事项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一些部门和区(市)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政务创新、重建设轻应用、重监管信息化轻服务信息化、重机关信息化轻基层信息化的“四重四轻”倾向,影响电子政务均衡健康发展。
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滞后。一些部门和区市的电子政务仍处于单项业务孤立发展状态,跨部门跨系统的整合式、一体化应用较少。受观念和建设模式制约,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业务协同困难,使电子政务难以继续大幅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
三是分散建设问题依然存在。个别部门对电子政务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仅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而且继续形成“信息孤岛”和业务分割,影响了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目标的实现。
二、背景和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发展必须积极适应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和需求,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发展水平。
(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电子政务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过程,适应社会信息化迅速广泛普及的趋势,坚持不懈地探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网上论坛、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形式,形成了信息发布和传播大众化渠道,改变了舆论形成机制,激发了公众参与意识,强化了社会监督机制。电子政务作为网络时代政府转型的产物,必须不断适应公众参与需求和互联网应用新形势,自觉拓展公众网上参与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的要求更加迫切。法治政府建设和政务公开的不断深化,党务公开的逐步推行,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的不断增强,对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电子政务应当在促进权利规范透明运行上发挥更大作用。
(四)后台集中化、前端移动化成为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复杂、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和虚拟化等技术的成熟而催生的云计算模式,使信息化后台系统的集中化成为迫切需求和可行选择。同时,无线网络和手机等手持设备智能化的发展,将使网络应用迅速由桌面终端向手持终端转移。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建设必须积极适应这两种趋势。
(五)三网融合将使家庭上网加快普及。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将使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变成智能网络终端,加快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在家庭的普及。这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六)物联网技术将开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新领域。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将加快网络及其服务的泛在化进程,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控制能力。电子政务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提高城市管理、交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医疗服务、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