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国外文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2018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在成都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的120余位智库代表围绕“智库合作发展与全球治理创新”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创新全球治理,建设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需要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奋斗,需要各方有识之士携手努力。”与会专家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智库应当加强合作研究,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做共命运、同发展的智慧贡献者、务实推动者和远景规划者。
智库要着眼未来,提供先见之策
“着眼未来出先见,针对问题提洞见,服务决策谋高见,是智库建设的核心要义。”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说,立足世界发展大势,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是各家智库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责任。
多位专家指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极端主义涌动,多边规则、国际秩序受到冲击,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激增,全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些挑战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度外、独善其身。他们呼吁各国智库加强对全球治理的预见性、前瞻性研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
“未来的全球治理,必然涉及很多新的领域,我们未必都很熟悉。”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周明伟说,各国智库合作需要树立新的理念、开拓新的领域、增加新的维度、开辟新的境界,更多关注大变局下如何应变、如何转型,解决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问题。
周明伟建议,智库特别要通过合作加强对未来不确定性新维度的研究,共同努力将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更多的确定因素,将确定的因素更多转化为积极正面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文明对话提供新的机会和动力。
智库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各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说,坚守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情怀,是智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所贡献的根本所在。他提出,智库要坚守这份情怀,以全方位的视角设置议题,谋划方略,引导国际社会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多个层次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共同营造更为理性、客观、务实、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感召力。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该倡议不仅得到了相关各国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各国智库的共同关注。2017年,由数十名日本学者发起的日本“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该研究中心主任近藤荣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在连通性和双赢多赢关系基础上的经济伙伴关系,这样一个宏伟的倡议对人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刻研究。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一带一路”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涉及多个领域的倡议,能够为人类带来普惠。他希望各位智库的同仁能够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的研究中来,助力构建坚强的伙伴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认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智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他呼吁,大家要对人类拥有共同的情怀,要充分意识到我们肩负着共同的责任。
智库要加强合作,凝聚更多共识
“智库能够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的互鉴共赏。”戚振宏说,各国的智库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能够发挥很好的桥梁作用,有助于彼此间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方正辉说,各国智库应推进不同国家政府间的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时,各家智库还应在行动上相互帮助、加强协调。大家一起努力,既照顾彼此的重要关切,又要在一个方向引领下精诚合作,这样就能谋大事、干大事、干成事。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迪米特里·巴里施尼科夫说,全球已有超过7800个不同地位、不同专业、不同活动范围的智库,大部分智库都是非常高效的,要为区域间的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他建议各国智库在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合作。
周明伟说,以往的智库交流与合作习惯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求观点相近或为实现观点相近而合作。但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之下,我们更要重视与观点不同者甚至竞争者、敌对者共事,在分歧或对立的情况下积极对话,寻求信任。
“在研究‘合作者的竞争’的同时,也要研究‘竞争者的合作’。”周明伟说,只有更加重视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把事物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充分展示出来,才可能真正实现以不冲突、不对抗的方式应对分歧、管控分歧,并为求同存异、求同化异、搁置争议创造条件,这样的合作更有价值。(记者李晓东周洪双通讯员钟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