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千里汉江第一隧——襄阳东西轴线完成首节沉管精准沉放对接,实现了沉管隧道建设在技术、装备、材料等方面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并在工程建设中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建造。
作为连接襄阳市东津新区与樊城老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东西轴线建设备受社会关注。中交二航局负责实施的鱼梁洲段全长5.4公里,总体采用隧道结构,其中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总长为1011米,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整体建设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
此次首节沉放对接的是项目东汊水域E6管节,与东津陆上岸堤对接。在汉江水下10组锚桩与沉管之上8台卷扬机的牵引下,沉管抵达指定位置,然后经过3小时的注水,沉管缓缓下沉至汉江水下25米处,通过项目自主研发的沉管施工全过程信息监控系统检测调控,项目团队实时掌握沉管下沉过程中的姿态,确保对接全过程的安全和精度。
为确保此次沉放对接万无一失,项目技术团队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流程和安全质量保证措施。针对水上生产资源组织难度大、压载水系统控制难度大、沉管管节干舷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项目部增加了水上作业施工组织设计,展开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组织沉管浮运安装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召开浮运对接技术准备、风险分析、监控检测专家咨询会,对沉管管节对接过程中各环节提前规划,在进行各项审批、评审后,又进行了多次反复演练。
“沉管在整个下沉对接过程中最难的环节是沉管已经下沉到指定位置,需要进行精度调位和对接安装,由于汉江水文条件复杂,水下能见度不超过30厘米,加之沉管体型庞大,其体量相当于一艘小型航空母舰,要达到沉管管节对接接头偏移不超过20毫米,轴线偏差不超过50毫米,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有关沉放控制、安装和接头连接等方面的研究,之后又经过专家的把脉问诊和反复试验,以确保安全、精准对接。”中交二航局东西轴线项目总工程师孙晓伟介绍道。
为全力打造一条全“国产化”沉管隧道、一条不漏水的沉管隧道,在沉管预制阶段,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采用沉管整体式全断面顺浇法,为国内首创;在一次舾装阶段,首次提出装配式端封门结构,并将自主研发的国产GINA止水带使用于沉管隧道建设,打破了国外垄断。而在本次沉放对接前,由二航局自主研发的内河沉管基床高精度智能移位浮式整平船,已经对汉江水下25米的河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误差只有±4cm的高精度卵石铺设整平,为沉管的顺利对接铺平了“大床”。
“此次沉管沉放对接的顺利完成,极大的鼓舞了项目全体建设者的信心,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建好‘千里汉江第一隧’,为襄阳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项目党支部书记宋文健说道。
据悉,中交二航局襄阳东西轴线项目完成后,将为襄阳市打造“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提供巨大助力,有力加快樊城、东津新老城区的联通联动,成为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人口聚集和功能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襄阳的区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