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航线海运价格暴涨,令外贸企业叫苦不迭,美欧航线运价更是涨到惊动交通运输部。一片涨声中也有好消息,那就是中美航线持续回暖,一周16趟往返航班推进复苏。
中美海运航线运价三个月暴涨近90%
近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向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马士基有限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达飞轮船有限公司、赫伯罗特股份有限公司、长荣海运股份6家集装箱班轮公司发函,表示鉴于近期中美航线运价波动较大,请各公司提供中美、中欧航线有关情况表及近期中美、中欧航线运价波动原因分析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据2019年UNCTAD的报告统计,从商品重量的维度计算,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按商品价值的维度计算,则占贸易额的70%以上。然而,疫情期间这条国际贸易动脉却被拦腰切断,中外船运公司纷纷暂停航线,减少出口集装箱的航次,导致装箱运费离奇暴涨,船船爆舱柜位难求。仅在过去三个月,中美海运航线运价就暴涨了近90%。而自六月份以来,从马士基到地中海航运,从亚欧到北美线等国际航线海运价格都齐齐开启了猛涨模式。
近段时间,全球海运涨价缺箱浪潮更是愈发汹涌。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7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报告分析,多数国家在重启经济后疫情出现反弹,但并没有重新采取封锁措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恢复经济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新常态,对集装箱运输市场产生支撑作用。加上对美国政策走向的悲观预期,许多美国客户催促中国货主抢急发货,也让中美航运公司缺箱情况愈发明显。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向好,包括美欧航线在内的多数远洋航线运价走高。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这使得海运市场仍处于徘徊期。知名咨询公司德路里在6月份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海运需求可能不会迅速回升,今年第三季度可能会继续出现较大规模的停航。因此,谨慎起见,在前景尚未明朗之前,各大航运公司没有相应增加运力,而是通过大幅提价的方式来赚利润。
那么,有了交通运输部问询,是否意味着中美航线运费短期内将迅速回落到合理范围?交通运输部此次发声采用的是发函的形式,而非通知或公告,函是一种平行文,主要起沟通作用。也就是说,交通运输部此次发函意在了解情况,充分沟通,并非动用行政手段强制要求船公司降费。即便如此,交通运输部的关注所释放出的信号也十分明确,对船公司而言,在政府机构的“关切”之下,其一举一动或将更加谨慎合规。
中美航线持续回暖
另外一边,在争议与关注中磕磕绊绊前行的中美航线复苏进程终于又有了新进展。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交通运输部(下称DOT)发布公告,称“由于中国已经同意允许美国航空公司飞往中国的航班增加一倍,增至每周8趟往返航班,因此美国将允许目前中国航司的美国航班飞行次数增加一倍,同样是每周8趟往返航班。”
从今年2月初美国航司集体暂停中国航线的运营,到5月初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下称“美联航”)与达美航空公司(下称“达美航空)”开始申请恢复中国航线,再到以“对等”原则为由拒批中国航司美国航线的飞行计划,几乎闹到断航地步,使得本就因疫情而支离破碎的航空业雪上加霜。
随着中国放松了关于疫情期间对国际航班的限制性政策,采取新的“熔断”及“奖励”措施来鼓励航空公司从源头开始对疫情防控予以重视,这一姿态使得“断航”危机得以解除,并以中美航线增加班次的结果而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到六月中旬,中美航线之间已经实现每周双方各运营四个航班的规模,虽然远未恢复到正常航班量,但至少比上半年的运力实现了大幅提升。
DOT发布的公告中指出,正是因为接到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称“民航局”)8月12日通知,批准美国两家航空公司可以将各自的中国内地航班频次从每周两次提高到每周四次之后,也随机批准了此前一直被“搁置”的中国航司增班计划。
据《华夏时报》从相关航空公司了解到,美方新增的班次将由美联航将此前每周两班的旧金山-上海航线加密到每周四班,以及达美航空将西雅图和底特律至上海的两个班次各增加一班来“消化”。
随着疫情状况的逐渐稳定,中国此前的国际航线限制已经开始逐渐松动,同时通过“熔断”以及强制要求提供核酸检测报告等方式来控制疫情输入,目前中国的国际航线已经较此前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根据民航局在8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共计93家中外航空公司(国内19家,外航74家)运营187条定期国际客运航线,每周执行210个往返航班,与50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运通航。较疫情严重时期,已与20个国家恢复定期客运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