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寒飞 通讯员 林晶晶 王薇 郑凯月)7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沿陆路驰骋而来的秭归脐橙、火烧坪蔬菜等宜昌生鲜农产品,在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报关出口后,经口岸轻松出境,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而此前,这些宜昌“新鲜货”得走满洲里出口,还必须在当地报关、验货,要多花费10多天时间。
如此便捷快速出境,得益于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先行先试,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与海关联动,解决宜昌本地出口企业遭遇的瓶颈问题,打造了一个内陆“开放高地”。
保税功能前移至口岸
保税物流是一块试验田,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中心要为宜昌对接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作一点贡献,唯有大胆闯、抢先试、自主改。”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祥春介绍,为通关便利,先出区、后报关,便捷保税货物流转,先放行、后改单等一系列改革在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探索推行。车辆从保税中心出区时暂时不用报关,用社会车辆运输至云池港口后再行报关,至此,保税物流中心和外贸港口全线打通,这相当于为保税区增添了口岸功能。
保税功能前移至口岸,给出口量大的加工型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2017年,兴发集团食品级磷酸盐出口报关票数是108票、货运量4342吨、总货值是288万元;推行通关一体化改革措施后,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报关票数达到322票、货运量超过12万吨、总货值逾9636万元。
简化和放权,并不意味着放任,加强全过程高效监管考验的是“放管结合”的智慧。
口岸联动全国“一地通关”
5月22日至27日,宜昌海关、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点军区商务局组织车溪人家宜红茶、枝江金品农业两家企业组成考察团,一路奔波,抵达新疆霍尔果斯,为本土新鲜的农特产出口寻找到了第二条通道。宜昌农特产出口,实现在本地报关,异地验放。
在严密监管的前提下,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携手宜昌海关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为当地企业异地进出口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尤其是“区港联动”“关区一体化”后,从申报到放行对属地企业进行全方位指导,主动协调口岸,顺畅了通关渠道。同时,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开展接单、放行工作,提高了通关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
口岸联动实现了中心内海关、口岸海关间的数据共享,注册地为宜昌的经营单位,在全国口岸进出口的货物都可以在属地进行通关,避免了企业为办理通关手续而在本地和全国各口岸安排人员,或寻找报关公司,此举增强了企业对货物的把控,降低了成本,真正实现了“全国一地通关”。
智慧通关“境内关外”
6月27日,金关二期首票报关业务顺利通关,这标志着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与全国其他特殊区域和场所实现了数据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智慧的通关系统让“全国是一关”的梦想照进现实。
“在运作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让企业得到实惠,才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关键。”宜昌三峡保税物流公司董事长袁如亮介绍,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和宜昌海关一道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运营的需要,探索落实了“分送集报”、短驳运输社会化和汇总征税等重大改革措施,不仅为客户降低通关成本30%以上,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客户退换货和全天候出货。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先行先试,以改革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其红利正在释放——“境内关外”的开放高地加速形成,正成为宜昌对接国际的创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