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舜尧
前4月中国外贸外资数据亮眼,实现“持续红”。
5月13日,商务部通报的数据显示, 1至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533家,同比增长50.2%,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7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折合5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2.8%;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较2019年同期增长30.1%。新设外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速分别接近50%和40%。
此前,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1—4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我国外贸发展延续增长势头,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三大计划”全面推进,进出口总值达11.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进出口增速创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介绍,1至4月,全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下同)分别增长28.5%、33.8%和22.7%,其中进出口、出口增速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1.8%、24.8%和18.4%。4月当月进出口3.15万亿元,为月度历史第二高值。
其中,深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取得积极成效。1至4月,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1%、49.3%、12.6%和30.9%,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6.8个百分点。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9%、47.1%和27.6%,拉高整体出口增速8.6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中国外贸数据亮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共振效应。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快速恢复,相关进口需求大幅提升,不仅能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相关先进技术和服务的进口也能推动国内产业跃上新水平。
在吸收外资方面,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2.8%、65.2%、9.2%(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9.1%、37.5%和30.3%。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高技术产业增长29.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呈较高增长,既有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的原因,这也印证了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表示,“外资加码投资中国,有短期看中经济持续回升的原因,更是长期瞄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2020年全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按照今年的势头,中国2021年吸收外资规模也有望再创新高。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去年稳外资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为稳住我国经济基本盘作出了重要贡献。
外贸外资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一方面,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近7年来,我国6次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最初的190条压缩至2020年全国版33条、自贸试验区版30条、自由贸易港版27条。连续两年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总条目较上年版增加127条。另一方面,我国及时出台财税、金融、社保等助企纾困政策,保障外资企业同等适用。
同时,各地不断出台措施,吸引外资入驻,促进外贸增长。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出吸引外资政策“大礼包”,包括对新引进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鼓励类外资重大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奖励等,提供外资项目代办、外资企业投资投诉受理等服务,实施重点专项行动,提振企业投资信心;陕西出台29条措施稳定扩大利用外资,建立全省外商投资投诉协调受理机制,全方位回应企业诉求建立全省统一的外商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和质量,综合改善营商环境等等。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表示,我国吸引外资从以前主要靠优惠政策转向更多靠改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将来必须继续加大力度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使外资进入中国后能省心、放心、安心地发展,这样才能保持在全球引资竞争中始终更胜一筹。
梁明认为,在外贸外资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应继续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从而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更好发挥外贸外资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