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周二(13日)发布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增长38.7%,进口增长19.3%。可见,中国一季度外贸运行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恢复性增长势头,实现了2021年“开门红”。
当前,中国外贸之所以“量稳质升”,原因并不难理解。
从出口来看,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面逐步扩大,全球经济复苏出现了良好势头。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将全球货物贸易量的增速预期从7.2%上调为8%。外部需求的改善,有力带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
从进口来看,中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继续恢复,带动进口复苏。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制造业景气进一步回升,带动了集成电路、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的较快增长。此外,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包括铁矿砂、铜矿砂和大豆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助推了进口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为外贸持续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今年春节假期,多数制造业从业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等不少企业生产“不停机”,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内工业生产,缩短了外贸订单的交付周期。
尽管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国外贸的同比数据,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外贸这个“开门红”不简单。
首先,中国的贸易区域分布正变得更加均衡。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外贸强省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而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当季,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45.1%,比外贸整体增速高出15.9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达到17.8%。这表明,中国外贸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帮助整体经济更加均衡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从这份外贸成绩单里,外界还看到了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带来的利好。一季度,中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41.1%,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8.4%,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品进口增长162.5%。显然,更高水平的开放带来了更高质量的外贸增长。
近年来,中国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其带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今天(13日)恰逢海南自贸港建设三周年。三年来,海南建立了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货物贸易制度,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极大提升了投资贸易的便利性。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累计达52.7亿美元,超过过去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一半……这些数据不仅见证了三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成就,更凸显了中国用改革开放促发展的坚定决心。
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从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亮眼表现中,就能清晰看到合作共赢的力量。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万亿元,增长21.4%;中国和其余14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伙伴进出口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到了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5%。这充分表明,开放合作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由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贸发展也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于中国来讲,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按照既定节奏推进改革开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保持外贸持续向好,助力全球经济稳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