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融资还是难!“最后一公里”还未有效畅通!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多项普惠金融政策措施不断加码,助力外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履约、拓市场。但有外贸企业反映,金融支持的灵活性和效率仍显不高,尚未充分匹配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单多量小、周转快的现金流需求。
以保单融资为例,在不少地方,银行会根据外贸企业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等情况按年评估确定授信总额度。其中,营业额、负债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利润率等多项指标原则上都需要企业保持正增长,且各项指标的波动比例也要匹配对应。一旦报表中有一项数据出现负增长,哪怕是0.01%的负增长,审核系统也会报警,要求企业给出充分解释。
“银行审核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各单证之间的相符性和合理性,是依审慎原则尽职审核判断流动性风险的必要手段,我们很理解。”有受访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但国际经贸形势瞬息万变,尤其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出口回款周期与采购账期不匹配、销售回款慢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外贸企业持续保持各业务指标正增长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挑战。且总体而言,单据审核手续相对繁琐,因业务波动带来的总额度外的临时授信审批难度较大,对于业务额本就不大的外贸企业而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的综合收益不高,影响了企业参与保单融资业务的积极性。
此外,地方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保单融资年度授信额的审批权多集中在省行风险部,不论额度大小,支行-市行-省行逐级审核的步骤一个不少。“业务拥堵,光是排队审核材料就要一两个月。”有受访企业反映,期间,如果提交的资料不完善,补交材料也要重复上述审批流程,如此反复,有些企业走完审批流程就耗时小半年。为防止现金流断档,不少企业只得提前准备,将排队时间计入业务申请周期。
基于外贸企业轻资产、盈利不稳定等限制因素,保单融资已成为缓解外贸企业流动性的重要融资手段,为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最大程度覆盖出口企业融资需求,企业呼吁从政策、技术和操作三个层面加力支持,进一步完善“政府+银行+保险”融资合作模式,扩大中小企业保单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积极运用信息手段推动手续简化。
“支行、市行更贴近企业实体,更容易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做好风险规避。”企业建议可分授信额度、企业信用等级适度下放保单融资审批权至市级商业银行,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和便利化程度,搭建外贸融资“立交桥”,开设外贸融资“快速路”,提高融资支持的效率和直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