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14亿人口规模的大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升级加快,外贸企业转身搞内销,有充足的市场空间。但内销、外销是两个市场体系,转型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齐发力
日前,广东某专业生产刀剪的外贸代工企业入驻阿里平台,一场线上营销内购会下来,公司主打的6套产品销售额突破20万元。在疫情来袭、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良好的内销销售业绩不仅缓解了外贸企业的经营困难,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我国拥有14亿人口规模的大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升级加快,外贸企业转身搞内销,有充足的市场空间。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份出口企业内销额增长17%。这说明,优质的外贸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出口转内销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但也要看到,出口转内销并非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之事。传统外贸企业通常遵循订单生产模式,按照国外的订单需求来组织生产和物流体系,但在内销市场上,往往是另一套做法与规则。是否转得了?能否转得快?如何转得好?这是摆在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面前的必答题。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需要按照国内需求进行调整改造,生产设备、人才和管理都要进行相应调整。一些代工企业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属于国外客户,在国内销售还需要取得知识产权授权。
转型不易,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齐发力,瞄准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在政策支持、机制转换、平台赋能等方面加把劲。
这把劲,来自政策支持加力。暂免征收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将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帮助降低企业内销成本、加大内销支持力度、用好产销对接平台、拓宽线上合作渠道、推出外贸企业产品专区……目前,财政、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和各地方都已出台不少支持政策,未来除了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更多“输血”举措外,更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有关措施,让企业在加快标准转换应用、享受减税降费、取得更大信贷支持等方面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这把劲,来自企业自身努力。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核心竞争力是关键。练好了“内功”,有了核心竞争力,走遍天下都不怕。相关企业要坚持创新为要,创口碑、树品牌,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加快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内生性地“造血”。
这把劲,还来自产销衔接添力。开拓新市场、塑造新品牌,是外贸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跨越,就要借助现代营销手段,特别要与拥有丰富消费数据的电商平台展开合作,用好个性定制、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营销手段,努力产出更多适应市场变化、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好产品。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这篇大文章,一定能书写得更精彩。
《人民日报》( 2020年06月10日19版)